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王爷的文章 / 王爷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腊月的东西

文/之中

走进腊月,日子忽然变得仓促。真的年底嘛,嘛事都要有个了结,好除陈布新,好一元复始,好告别过去走向明天,不能留下未了的事,未还的债,未完的情,未尽的心。于是黄世仁派穆仁智找杨白劳要债,农民工找包工头要工钱,企业发年终奖,单位表彰奖励,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切都是前面等着的年闹的。年为关,关前关后完全不一样。年前腊月里是青年,过年正月里就成了中年;年前是去年,进入年关就是今年现在。过了元旦赶着干年前的事、即将成为“去年”的事,围绕的还是个年字。福利搞不搞咋搞啦,慰问看望困难群体弄不弄咋弄啦,迎春座谈会开不开咋开了等。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整治“四风”,下面在面上纠正的同时,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坚持多年的好作风好传统也被一些形“左”实右者混淆到“四风”里来,试图用以掩饰他们的贪腐奢侈。过年给群众搞一点福利,走访看望一下困难群众,领导用座谈的形式给大家拜年,挺正常挺好的事情,有些单位领导噤若寒蝉,左顾右盼,观望等待。生怕做这些事情自己当了出头的椽子,被查处。我觉得极为好笑,也实在担心。如果党的干部,领会中央下决心整治“四风”精神走到这种田地,那岂不是走到事情的另一面?把群众正常的福利取掉,把节日看望困难群众的好传统扔掉,是真认为这是“四风”呢,还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的另类抵制?老百姓是想让越来越腐败奢华的官场风气改变,不是想让正常生活福利受到影响。反“四风”从广大群众利益上做文章的人,是应当怀疑他们的真实用心。办公室有人说,现在老虎喝汤了,老百姓该啥也没有了。但愿这真是句调侃的话,而不是真实的社会现实写照。

好在有我们单位能把握好政策方针的领导。我们这些工作照样开展,群众福利正常组织。这就对了,这才显示出党和国家、组织和领导的形象作风。虽然我们这些办事的人忙碌些,也蛮开心的。过年还有10天,这些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做有意义的事情,再苦再累都值得。

除了忙碌,腊月就是最生长心情的时候。相对旁人入腊之后的过年情节,我可能还有更深一层感情。腊月十四是父亲的诞辰,今年是父亲诞辰86周年,但父亲不幸于7年前就离开了人世。每到腊月,我总要想起父亲,想到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也想到离开父亲后刻骨铭心的经历。父亲那么坚强那么能干,老年之前受过那么多苦难没有好好享到几天清福,是让我永远无法平衡的心结。腊月里父亲给我留下的影子无一例外也是忙碌着准备过年,是杀猪宰羊给我们这些不在身边的儿女准备吃的,是年三十前天天守在门口那条公路上等待我们的回归。有一年年三十,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我都辗转回家了,只有百十公里路的弟弟还没回来,等到下午,父亲已是满脸的不高兴。我连忙给弟弟打电话问到哪儿了,弟弟说坐不上车,刚才搭上辆过路车,到离家几公里的地方下车再跑回来。我传达了弟弟的情况,父亲脸色顿时转好,眼里亮出光来。忙着张罗让我找车子骑过去接弟弟回来。我还听妹妹回忆过年我回不来时父母的神情,说一个个没精打采的,压抑的空气里都没有过年的感觉。直到听说我要回来,父亲这才有了神气,家里才有了过年的氛围。所以,在父母健在的日子里,每年过年无论单位多忙,我都会想方设法往家里赶。好多次都是坐夜行火车,到半路上下来,让堂弟堂兄找车来接送回家。虽然曾经的家很矮很旧,但这个家在我心里的地位,比任何高楼大厦都宏伟。

腊月的重大活动,莫过于祭祀。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从奶奶开始,老家就有这天烙“灶干粮”的习俗――想来是让灶王爷上天来回路上吃的吧。发上白面,配上香豆清油,放大铁锅里烙得香喷喷得小圆饼,首先献到灶王爷升天的地方。到底灶王爷应当在那儿升天,没人说得准,但奶奶到父亲母亲的虔诚让我相信,灶王爷应当在他们献祭的地方。而且灶王爷吃了那么好的东西,也是应当“上天说好话,降地言吉祥”的。除了奶奶母亲们的重大活动,父亲还要在这天好好清扫一下全部房间,从屋顶到墙面,屋里屋外都抖搂一遍,连炕上的席子都会拉出去到太阳下晾晒半天。年三十就是上坟祭祀祖宗的时候。前一两天,父亲母亲会把一切吃的蒸煮炸好,到这天再把“奠汤”一配――开水兑凉水,点上油、绿菜段,名符其实的阴阳水,叫母亲炒两个小菜;父亲在年二十九就开始准备烧的纸钱,过去是商店里专门卖的草裱纸,后来是一色的黄纸,父亲买回来裁成长方形的烧纸,先前是用一个磨损得几乎看不清图案的模子拓,后来干脆弃之不用,而是用百元人民币一张张拓着捋一遍。虽然我认为父亲的这种活动有些自欺欺人的意思,但表面上从来没敢表达过什么。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我还会接手继续他的虔诚。出家门到坟茔,一路上父亲会跟我们说说先祖的事情,也会说来年的打算。在坟地里,父亲会让我们一个个坟头上压一张纸,再点着火,把纸钱、吃的一一分给众祖先“品味”.后来条件好了会带酒,在每个坟前洒一圈。关于祭祀的事情,我是在父亲母亲先后去世之后才觉得越来越重要起来,也才理解了父亲生前为什么那么虔诚于祭祀的每一个细节。他是把对先辈逝者的情感,完全溶入到他的每一样准备里,是用一颗最真诚的心,敬祝每一位先灵的。我从父亲的行为里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传达:不忘过去,不忘祖宗,接续努力,才能不断前行。

真的,不是说快到马年日子点儿就跑得快,而是一到腊月里,工作、家务、吃的喝的盼亲人来的等等,忙忙碌碌中时光就飞也般地往前窜。想想,每个日子都一样长,只是我们觉得有干头、有盼头、顾不得想杂七杂八的时候,时针就格外不经过了。

如此种种,就是腊月给我的东西。

2014年1月21日

甜蜜的灶糖

文/彭忠富

腊月二十三,烧香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早在夏朝时就已成为民间百姓尊崇的一位大神,《论语》中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记载。先秦时期有“五祀”,也就是祭拜五神,即灶、门、行、户、中雷(土神),而灶君位列其首。祭灶,是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一点也马虎不得,因而腊月二十三就成了小年,仅次于除夕夜。

国人信仰的神灵颇多,而灶王爷应该是最世俗化的。在以前的乡村,走进每家的厨房,你都会发现靠灶台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灶神像。虽然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神像或许已经褪色,或许已经卷角,或许已经污秽不堪,但是灶神像只能腊月二十三晚上撕下来,除夕夜再换成新的。灶神像属于木刻版画,印好轮廓之后再简单辅以色彩即可,神像两边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神像有的只有灶王爷一人,有的还加上灶神婆。

灶神在人间可不是吃素的,受玉皇大帝委托,灶神在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言行,如有夫妻不和、子女不孝这些龌龊事,灶王爷就要在腊月二十三上天报告,玉帝查明真相后,来年就要降罪下来。可是芸芸众生,哪家都有些不合礼仪的小事,这谁说得清呢?这样一来,祭灶就好玩了。其他的神灵都是享受刀头肉和美酒,而灶王爷却是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很甜,粘性大,灶王爷吃了灶糖,上下牙粘在一起,连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哼哼哈哈地点头敷衍了事,这家人在玉帝那里自然就通过了。

祭灶一般在晚上。吃过晚饭后,父亲就会把灶神像撕下来在灶前火化,小孩子一般是不准去搅局的。父亲跪在那里,又磕头又拱手的,嘴里尽说些好话。灶糖就在灶台上放着,锅里点着锅灯。点锅灯也许是给灶王爷照亮上天的路吧,也就是在锅里倒扣个瓷盆,在瓷盆底上放个小调羹,里面盛着菜油,躺着一根燃烧的灯草。微弱而跳跃的火光里,父亲在那里虔诚地说着一些应景的话,比如要灶神保佑我们一家人无病无灾,子女学习进步等,听得我心里暖呼呼的。

其实儿时的我们对祭灶是没有兴趣的,我们关心的是那一碟灶糖,这可是一年难得的美味。灶糖除了麦芽糖之外,还有花生糖、青糖等,都是一些手工糖果,平时难得吃到,毕竟祭灶一年才一回,是家家必须置办的。我们只能偶尔吃点黄糖,黄糖是甘蔗榨出来的。母亲每年都要买一大块,用胶布裹起来,拿绳子紧紧地捆扎起来放在柜子里。遇上有亲戚来访,母亲这才打开层层包扎的黄糖,切下一小块来,煮成黄糖鸡蛋端出去,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家最体面的待客之道。黄糖鸡蛋自然客人吃了,我们只能在厨房里喝点黄糖水解解馋。那时我想,长大后我能挣钱了,一定要买一大块黄糖放在家里,每天撬一块黄糖拌饭吃,这该是多么甜蜜的日子啊!

现在想来,我不禁暗自发笑,别说黄糖、灶糖,就是再好吃的糖果放在面前我也不会动心。在城里住着,祭灶吃灶糖的习惯没有了,灶神爷的样子也模模糊糊的,只能在回忆中咂咂嘴,念叨一下灶糖的味道了。

二十三 送灶君

文/周华诚

在中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里,还有什么比灶更重要的吗?

吃饭从来就是一件和天一样高的事。

有家,必有灶。一日三餐离不开灶。灶王爷目光炯炯,注视着一家人的饮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灶王爷虽是神,但几乎就要跟家庭成员一样亲近了。

春节,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当然不能忽略了灶王爷。我们的春节,这漫长的节日,就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也可以说,是从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灶王爷开始的。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的特使,“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我小时,经常能在各家的厨房里看到灶王龛,灶王神像前插着香。那时不懂,觉得敬畏,现在想来,觉得颇为亲切。乡下村妇,一年到头忙碌,日子琐碎又艰辛,没有什么好伙食的时候,也要变着花样为一家老小做出好吃的饭食来。在烟火与炒辣椒混合的浓烈气氛中,呛出泪花的村妇抬头看见神龛里的灶王爷,大抵心里会产生一丝丝的安慰吧,到底还有神与我们在一起。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述职。这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谁家都马虎不得。这一年来一家人所吃的饭,所行的事,所施的善,所创的业,欢笑与泪水,纠结与艰辛,都被灶王爷看在眼里,现在他要上天,如实地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他的汇报,还将决定着来年这一家的吉凶祸福。在一周之后的除夕晚上,灶王爷将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好坏未来,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会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间,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过着平凡又烟火的日子。

那么,在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之时,送送他是缺少不得的仪式。很多地方,会把麦芽糖作为祭灶的主要物品。童谣说,“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南方祭灶,和北方一样,也是用的甜食。爆米糖、米糕。为的是让灶王爷吃了甜食,嘴巴甜一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人们对待这一位日常的灶王爷,随意惯了,到了灶王爷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突然地对他要热络起来。这跟拉选票是一样的道理。好吃好喝地侍奉着,好听的恭维话也说一通。这样一种习俗流传到现在,慢慢地已经变成一种游戏,通过灶王爷表达一下内心对美好的希冀而已。

灶王爷回来时,是在除夕。除夕大家都要接神、接灶王爷。接灶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龛前燃香就好。我们老家的习俗,会备好两块又大又干燥的劈柴,在年夜饭之后,整个厨房清理完毕,灶内烬火都熄,便在灶膛内塞进两块劈柴——这是给辛苦忙碌一年的灶王爷的压岁钱,也算是给灶王爷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