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文脉与乡愁

作者: 林小明2023/07/11情感短文

老家的表姐来电话,言及村庄搬迁之事,语气中透出淡淡的忧伤。表姐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村子,念书、务农、出嫁都在村里头,老实本份,勤勉顾家,如今人到中年,倏然面对城镇化、现代化浪潮的滚滚洪流,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无独有偶,年高体弱的父母双亲退休后,日前执意要回老家定居,近闻村庄即将搬迁,更是诚惶诚恐,不禁发出"落叶无归根,浮萍随风飘"的慨叹。

从海口城市快车道的起点国兴大道一路向西至终点处长滨路口,车程仅需十来分钟便可抵达老家。全村现有1000户左右,3000多人口。托福这条快车道,使得在老城区学习、工作的游子吾辈,能耗费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压缩空间距离,亲近老家的所有。

老家名叫博抚村,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在海口及至海南发展历史的悠悠长河中,激荡出朵朵绚丽的浪花。

"博爱乐群兴社稷,抚宽得众保江山。"村里宏伟气派的社祖庙斑驳大门上张贴的对联,多少道出了博抚村的村训与村魂之内核。古、近代这里走出了不少贤达方家等文人墨客和政商群英,黄箎、黄京、郑国盛等进士、岁进士及黄轮举人,29名贡生、庠生、增生,无疑是村民诗书传家、引以为荣的文化标杆;现、当代以来,特别是自恢复高考制度后踏足北大、清华等名校学府求学的农家子弟比率在海口各村庄名列前茅,各行各业才俊辈出,村风民风淳朴,可谓人文昌盛,蔚为壮观。记得那些年当民办教师的邻家大叔发奋苦读考取省城大学,曾激励我考上海南华侨中学。在如此这般文化氛围熏染下,嗣后我弟弟也考入海南中学并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深造。

值得一提的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社祖庙,诸多建材、木雕精选岛内百年花梨木,历经数百年沧桑仍巍然矗立,是留守村民和外出游子记忆乡愁、留住乡愁和寻根祭祖、敬拜祖先的念物和尊崇祠堂。村头八卦井、登龙坊等体现古代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文物古迹,是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意义兼具的文化瑰宝。其中,八卦井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名录,登龙坊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再次升格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告示世人。对面青坡上与之遥相呼应的黄箎墓,迄今保存完好,且一直由其后人专职看护。除此之外,还有那既熟稔又陌生的古戏台、古水井、文昌阁、土地庙、石板巷……村里素来崇尚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启蒙开智,通过村民自愿捐献和村集体提留,设立教育基金和奖学金,奖励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大中小学生。

古村落地势平缓,田畴铺展,水渠横贯,黛坡绿树环伺,牛哞羊咩,鸟雀翔啁,空气清新宜人,自然景色与民俗传统醉美村民与游人。每年的春节、公期、清明节及红白喜事等,均为民俗文化展现得最集中、最淋漓尽致的时间节点。儿时好动调皮,放学后跟随三叔在水渠中抓鱼摸虾或者放出家养大狗巡坡打猎,收获颇丰;星期天、节假日和寒暑假,在表姐带领下,捎上铁耙、草绳、扁担等工具,跋坡涉水,徒步至两三公里开外的新海林场,耙捡木麻黄树掉落沙地上发丝般细长柔软的叶子,捆扎罢吃力地挑回家,作为厨房烧菜做饭柴禾抑或卖钱帮补家用。

这是一个有故事、有温度、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庄。时下,该是应当"传承文脉,留住乡愁",安放好一颗颗走出故土的人们思乡恋土的心。

老家的历史、区位和现状,决定了其在五源河片区规划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鉴于城市快车道穿村而过,五源河文体中心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加之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地形地貌等优势,古村进一步打造成历史文化名村、文明生态名村、旅游休闲名村等"三村",主客观条件皆备,实乃正当其时。

与此同时,原址保留村里祖主庙、古水井、古戏台、文昌阁、土地庙、登龙坊、八卦井、石板巷、黄箎墓等一系列重要文物古迹,并依据其空间布局与走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与文物保护有机契合,善莫大焉!

殷切期待老家精彩蝶变,真心祈盼古村落凤凰涅槃。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坚信梦想的实现注定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