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看病那些事儿

作者: 朱辉2023/06/25心情随笔

上初中得了场病,去父母所在单位职工医院住了半个月院,只花了二三十元,因为大部分费用都由单位报销了,这是家属福利。相比之下,有些同学的家长在小单位上班,看病就贵了不少。另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在一所学校当老师,他看病总是报他父亲的名字,据说拿着“三联单”什么的,一文钱不花。有些人回忆过去,常选择性失忆,觉得以前看病比现在“平等”,其实那时差异更大,差异往往源于户口、单位。

八十年代末,我上了班,看病全报销。有的同事没病也去医务室开药,常常只是看中了某款药的药瓶。出了医务室,将药倒进垃圾桶,药瓶洗洗,当茶杯用。据说这种情况很常见,电视里还播过类似情节的讽刺小品。

没几年,改革了。医药费的报销变得很模糊,全看各自单位效益如何。我们单位效益不好,有同事得了大病,家庭很快就被“拖贫”。社会上因病致贫的现象更是十分常见,媒体上常有报道,似乎只能靠爱心人士相助。看到一个救助一个,没机会上报纸、电视,境况就难免很糟。

到了1995年,有了医保,情况大有好转。即便后来单位停产,社保医保还在交,起码无后顾之忧。这些年新农合、居民医保也逐渐普及,基本上全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障。就像一个人在得了大病时,身上一些小病小痛往往顾不上。大病好转,小病痛的痛感就会强烈起来。近几年,大医院挂号难、挂专家号难上加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大医院相应挂号制度的完善,如今网上挂号已经越来越方便了。号贩子、熟人插队现象虽然难以杜绝,但在大多数医院已经不太猖獗。

虽然医疗改革成果丰硕,但不满意见始终较多,常有人以印度、巴基斯坦等欠发达国家为例,说人家都已经全民免费医疗了,至于发达国家,更如何如何……随着身边亲友出国、移民越来越多,对于“外面的世界”我们也多了一些客观了解。某熟人在香港吃饭,鱼刺卡喉,去医院拔一下,就花了七八千。至于在欧美,免费医疗往往要排很长的队,耽误病情;私立医院又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的。看病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难以让大多数人非常满意。

公平性、便捷性、大病不致贫……这么多年来,医疗改革的方向就是解决这些难题。虽然离大家都满意尚有很大距离,不过回首过去的70年,我们的医疗环境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看病贵、看病难正在得到改善。全民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就是最直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