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生活故事 > 正文

含饴弄爷

作者: 王张应2023/06/25生活故事

老宅门前有棵斗粗老柿树,长在池塘边,树身朝水面上方斜伸。树上有个巨大的鸟巢,筑在不高的树杈间。那是喜鹊巢,两只爱热闹的花喜鹊,离巢归巢"嘎嘎嘎"地叫,生怕旁人不知它们家住在这棵老柿树上。

喜鹊一叫,两三顽童便从屋里跑出来,站在老柿树下,抬头看树上的鸟巢。那时我们兄弟还小,大的七八岁,小的四五岁,顽皮却有度,不掏鸟蛋,不捅鸟窝,对身边鸟类不构成威胁,从未让鸟儿翅膀失去广阔天空。

暮春里,某日,站在门前,喜鹊落枝,巢里立即响起"叽叽叽叽"的喧闹声。接下来,看到几张黄色小口高出巢沿,朝向天空,似等老天爷赐予食物从天而降。食物当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雏鸟期待的食物含在老喜鹊口中。面对雏鸟们张开的小口,老喜鹊也一次次张开大嘴,将嘴里食物吐出来,喂进那些黄色小口里。

那个七八岁的孩子,由此想到自己也曾是鸟巢里那种张开黄色小口的雏鸟,对那情况并不陌生。前两年还见过母亲和奶奶也这样口对口喂小弟弟,亲眼见母亲和奶奶,将食物送进嘴里,嚼两下又吐出来,喂进小弟弟张开的小嘴。他就想到,他小时候,也是被母亲和奶奶这样口对口喂的。即便在他七八岁时,见奶奶嘴巴在动,他就问奶奶吃什么。好几次,奶奶吐出含在嘴里的糖果,放到他的手心,巴掌一抡,那枚已融化一半的糖果便进入他的口中,化作他脸上一朵得意的花儿。

后来上学读书,学到一些字词,且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对应点。读"稚子咽哺""周公吐哺",见"哺"字便想到喜鹊叼食喂黄口雏鸟的情景,也想起天下母亲努着嘴巴喂孩子的样子。读"含饴弄孙",自然想起当年奶奶吐出口中糖果,翻掌纳入我口中的经历。

成年后,轮到我辈为人父母,"稚子咽哺"的喂养方式不被世人认可。年轻时,我辈喂孩子,借助玻璃奶瓶、塑胶奶嘴及瓷碗和小勺。使用前,晓得用开水烫烫。那个年代的孩子奶奶,不再吐出口中食物喂给孙子吃,多数时候还有一个过嘴的习惯。担心食物温度太高烫着孩子,用小勺挑起食物时总爱努起嘴吹一吹,将食物降温。送入孙子口中前,先将食物触碰自己嘴唇,试试是凉还是烫。当年那种喂法,我辈作为孩子父母,曾颇有微词,见一次纠正一次,弄得初作孩子奶奶的老母亲很不悦:嫌弃这嫌弃那,当初怎么养大了你们?

三十年后,我辈也熬成爷爷奶奶。姗姗来迟的媛宝,立即成为这个家的新中心,老两口和小两口都围着小萌娃转,仿佛她是手握方向盘的驾车人,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是她座驾的前后四轮,轮子朝哪转,全听她手上方向盘指挥。给媛宝喂食,是这"四只轮子"的日常功课。在媛宝刚开始吃饭时,媛宝的妈妈,我们的女儿就给我们进行岗前培训:喂宝宝的饭食不可用嘴吹风降温,需要降温就用电风扇吹。

说罢,女儿变魔术似地拿出一个长柄带底座,巴掌大的微型电风扇。一看,忍不住笑。真有她的,这细节她都考虑到了,且做好准备。拿起来,启动按钮,电风扇即开始工作,风还不小。不得不佩服现代科技给人带来的便利,用这种微型电风扇给食物降温,卫生干净,降温速度特别快。至于试饭食烫不烫,宝妈自有办法,根本不需贴嘴唇上,将米饭取出三五粒放手背上,或将汤汁滴一两点到手背上,烫不烫立马感觉出来。

这样一来,我辈做了爷爷奶奶,口中含饴,弄孙却不能哺之以饴。但这并没有疏远我与媛宝的祖孙之情,媛宝以她独有的方式表达她对爷爷的亲近。陪媛宝吃饭,媛宝常是自己吃一口,送一勺子给爷爷。爷爷不能拒绝,拒绝了媛宝会生气,会将勺里饭食直接撒地。爷爷必须配合,立即接住饭食。当然不会张口接,只能摊开手掌接在手心里,在媛宝期待的目光里送入口中。

如此经历几次,媛宝便不把爷爷当外人,她喜欢吃的、不喜欢吃的都让爷爷尝尝。一次,媛宝吃草莓,第一口咬下圆锥体草莓尖端,第二口咬了草莓腰身,第三口准备吃剩下的圆锥底部,媛宝似乎突然想起该让爷爷吃点。"呐"的一声,她将草莓红白相间的底部伸手递给爷爷,爷爷当然遵命,立即将那块吃剩的草莓屁股投进嘴里。

还有一次是吃牛肉。媛宝入口一小块水煮牛肉,嚼好久,吐出来,抓在手中,递给爷爷,腆着脸,笑着说:"爷爷吃。"不敢迟疑,赶紧接过来,迟疑了她会扔地上。媛宝笑嘻嘻,我也只能一笑。世道变了,两岁的媛宝,她这是含饴弄爷啊。吃下那块被媛宝嚼过的牛肉,才发现原来肉没烧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