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那些守岁的美好时光

作者: 饶哲生2023/10/16经典散文

时光匆匆飞驰,转眼除夕将至。想起小时候除夕夜守岁的那些美好时光,我的心中涌起了丝丝暖意。

自记事起,我记得家人守岁,一般要做六件事,那就是吃团圆饭、筹备年菜、烧香祈福、接“春”、谈新年打算、互致祝福。

小时候,家乡人在除夕夜首当其冲要做的事就是亲人团聚吃团圆饭,团圆饭的菜,不必太好,只要亲人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

吃罢团圆饭,做父母的,开始筹备平时我们无法品尝的“佳肴”,款待新年来客。每年除夕夜,米粉肉,红烧肉,红烧鱼,是父母要准备的最佳菜肴。美食的香味穿堂入室,直钻我和哥哥的鼻孔,让原本专心看书的我们情不自禁丢下书本,奔到父母身边,缠着父母要尝鱼、肉。扭不过我们的纠缠,爸爸常将黄澄明亮、半精半肥的红烧肉塞到我的口中,让我品尝。那温软松脆,似糕如玉的肉,常常让我津液连连,心旷神怡。见我吃得津津有味,哥哥也找妈妈撒娇,要品红烧糖醋鱼。妈妈总是夹一小片鱼尾巴上方的肉,让我哥儿俩尝鲜。品过糖醋鱼,那甜甜微辣鲜润的鲜肉,总是让我们转瞬忘记了之前背的课文。除夕夜品美食,让我们领会到了“伢儿望过年,大人望插田”谚语的意韵。也深深地体会了被父母宠爱的甜蜜。

品过美食,时间渐近半夜。家里男人开始给灶神、祖宗和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菩萨敬香,以求神仙、祖人赐福保平安。随后,喜欢放鞭炮的我,开始选择在凌晨到来之前,燃放鞭炮,以示“接春”,民间又称出天方。炮引线燃着后,哧哧作响的鞭炮,像受惊的小鸟,迅捷地往四周飞。火花四溅的光,照亮了宁静的村庄,映红了我们父子的脸庞,给寒冷的除夕,平添了几丝温暖。也送走了转瞬即逝的旧年,迎来了崭新的新春。

接过“春”,我们一家人聚集卧室,就着橘黄色的灯光,畅谈新年打算,通宵达旦,整夜不睡。哥哥希望快快长大,帮父母分担家务和庄稼活。我则常常不忘祝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我们美好的祝福常常让父母眉开眼笑,鼓掌叫好。畅享天伦之乐的父母也趋势给我们压岁钱,并祝我们晚辈茁壮成长,学习进步。守岁就这样在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步入尾声。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90年代,家里条件改善了。我们守岁的方式有了新的演变。我们一家人常常围坐一起看春晚,共度良宵。再后来,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我和哥哥主动接起了守岁的接力棒。每年除夕,我们照旧带孩子守岁,引领孩子看春晚、焚香祈福、接春、谈未来。再后来,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创建文明城市,除夕夜,人们不再燃放烟花爆竹,都自觉在家中,守岁、吃团圆饭,品亲情。今年,受疫情的困扰,人们不再串门,亲友们都只是在网上相互发微博、刷朋友圈、制作抖音、发红包,互表祝福。春节似乎不再那么热闹,但为了国民安康,春节赋予了新的内涵。

守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守,相守、凝望。岁,时光、韶华也。守岁,又叫熬年、熬夜、照虚年。苏轼的古诗《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事,心事恐蹉跎。努力近今夕,少年犹可夸。它就是对守岁的生动描述。

守岁代表了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愿人们每年在除夕之夜团团圆圆!愿守岁一如既往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