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香菇的文章 / 香菇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南京什锦菜

文/朱嘉翔

南京不愧是火炉,三伏天实在酷暑难耐,人出去稍微一动就汗流浃背的。在这样热的天气里吃一道南京什锦菜,真的很爽!

什锦菜又称十样菜,是南京特色的一道素菜。意思是用不少于10种蔬菜炒制而成,常用的食材有:嫩黄的黄豆芽或黄花菜、雪白的千张丝或藕片或竹笋、绿油油的鸡毛菜、咖啡色的五香豆腐干丁、橙色的胡萝卜丝、黑色的黑木耳或香菇。

什锦菜五颜六色的,看上去特别养眼,口感清爽微甜带咸。藕片、黄豆芽的爽脆、千张丝的柔软、香干的韧劲相得益彰,“豆氏三兄弟”的荟萃更让这场聚会很有趣味性,也让入口的味觉层次更加丰富,更不要说那最惹人爱的肥嫩香菇,个个吸饱了汤汁令人齿颊留香!

这么好吃的什锦菜,做起来也并不麻烦。先提前把木耳、黄花菜、香菇泡发,接着将菜切成丝或丁,在开水锅里焯烫一下,沥干水分备用。再在炒锅里放入一点麻油,放入木耳、香菇、笋丁爆炒,然后放入除鸡毛菜外其他食材,加一点白糖、五香粉和水,炒1分钟左右。最后放入鸡毛菜,大火翻炒到青菜断生即可。关火,加入一点食盐和蘑菇精,拌匀装盘上桌。就这样,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什锦菜就做好啦。

什锦菜,老南京的味道,快来品尝吧!

奶奶的香菇面

文/潘松平

小时候,家里兄弟多,我是最小的一个,父母每天起早摸黑地忙碌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我。由于还没有到读书的年纪,就把我送到贵阳让奶奶照看。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尽管离开了贵阳到凯里读书,但是每次寒假和暑假,我都会被父母送到贵阳,直到奶奶驾鹤西去。

奶奶在解放前是蔬菜公司一名普通的营业员,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了父亲那一代的7个子女。我的爷爷去世不久,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奶奶皈依了佛教。孩子们逐渐参加工作离开她的羽翼,她坚持着每天诵经念佛,退休后,成为一个虔诚的俗家佛教徒。佛教陪伴了她下半辈子,佛教给她热情和信念,促使她冷静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困难,尽管清贫,她无所畏惧,默默地踏实地过着晚年生活。

每天早上,在奶奶抑扬顿挫的诵经和咚咚的木鱼声中,我逐渐清醒地睁开惺忪睡眼,用纯正的贵阳话叫一声“太太”后,奶奶都会和蔼的说:“等一会。”然后在一个经书要点后中止她的功课,迈着娇小的金莲跑去厨房,约莫7、8分钟就端来一碗香喷喷、冒着腾腾热气的香菇水煮面到床头,看着我吃完后,收走碗筷,才给我穿衣让我下床。招呼我洗完脸后,清新的我一头香菇油味的跑出门到院子里找小伙伴们玩耍去了。我在贵阳的那些日子,奶奶家里几乎每天都来很多像她一样饱含热情的佛友姊妹,还带来了很多让我欢欣雀跃的好吃的糖果。奶奶舍不得吃,经常放进瓦罐里,我却经常趁她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的私下淘宝,拿出去与院子里的小伙伴们分享。

奶奶是虔诚的佛教徒,不吃荤的,也不做荤的,却怕我吃不到肉没营养,有时候就安排一个院子里的三姑妈给我做荤菜和肉食,解决我长身体的需要。有一天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我,循着飘逸的清香味,顽皮地蹑手蹑脚的跑进狭窄的厨房,懵懵懂懂的看见奶奶在用香菇和菜油熬制香菇油,才知道了她每天为我煮的香菇面为什么那么好吃的奥秘。

那些记忆中的日子早已过去,记忆翻滚的我忍不住买了香菇和菜籽油,搜索着儿时点点滴滴的片段,尝试着自己做香菇油,但煮了面以后吃起来,就是感觉不到30多年前童年的味道。我绞尽脑汁的追忆着,任凭思绪盘旋到头顶变成紫气冒烟,还是体验不出那种纯朴悠然从鼻孔贯穿肠胃的清香,只有在回味着儿时的日子里,那股熟悉的香菇面味冒然飘出。岁月匆匆,我从不谙世事的小孩儿进入了不惑之年,过往的斑斓和荒芜让我慢慢成长,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碗冒着腾腾热气的香菇面,遗憾的是,我不能为她老人家尽一点孙儿的孝道,只能每逢春节和清明的时候祭拜一下她老人家。

今日的贵阳已经今非昔比,更加繁华喧嚣、车水马龙,原来的院子已经变成高楼大厦。往事如风,物是人非,今年的清明节,在春风细雨中,我和哥哥们又爬上山头,矗立在奶奶的坟碑前,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奶奶的身影,她的慈祥,她的庄重,她的睿智,她的坚守……还有那冒着热气香喷喷的香菇面。携着一缕春意,捧上一束鲜菊放置好,烧烛点香送钱纸,三叩九拜,希望她老人家在天之灵保佑我和家人、亲戚平平安安,健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