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部队的文章 / 部队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放飞梦想

文/柴汝新

我国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在《竹石图》中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后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表达了他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为世人所景仰。中世纪的意大利伟大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非常崇拜这两位大家,以他们的格言为座右铭,并努力践行,不断放飞自己的梦想。

1982年,我参加高考败北后决定不再复读,因家中困难,不忍心加重父母的负担,毅然报名参加了解放军。那时,农村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当兵正处在低潮。学生考不上大学,或者学一门技术,或者在家务农。本村一位刚退伍的战士劝我不要去当兵,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然而我有我的梦想。临行前,村庄没有送行的队伍,没有听到嘹亮的赞歌,倒是有人当面讥讽。村里有个乳名叫连二的人说:“去吧,白耽误三年工夫,怎么去还得怎么回来。”我听后十分气愤,暗下决心,一定要在部队混出个样子来。

我带着考学的梦步入了军营,离开家时所带的物品只有十几本高中课本。进了部队的门,看到的是施工的现场,经历的是艰苦的训练生活。训练之余,就是读书看报,刻苦攻读高中课本。新兵下连后,我被分配到团农场。劳动既苦又累,劳动之余,我念念不忘的是学习,学习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还得忍受别人的讽刺和挖苦。有时别人邀我一起玩扑克,我就婉言谢绝。一位战友经常戏谑地称呼我为“排长”。当听到被人调侃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的决心和行动依然痴心不改。

1984年初,参加全师文化统考,我考取了第二名。经过四个月的文化补习,经全军统考,我被石家庄陆军学院录取了。军校毕业后,我盼望当一名新闻宣传干事。然而,命中机会注定无缘。军校学的是军事指挥,从军二十余年多在野战部队基层一线带兵。由于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加之主观不够努力、缺乏老师的指点,偶尔写几篇文章,即使稿件投到报社,也犹如泥牛入海一般。由于缺乏自信心,有时放弃写作,而有时又不甘心失败,时断时续地写了点东西。心想即使不能发表,也应当把一些重要经历和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待闲暇无事时拿出来回味,可能会别有一番滋味。2003年转业后,安排在一个文化单位工作,开始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读书,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兴趣大增,仅今年在报刊刊发的文章已近20篇。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付出,就有回报,认准的目标一定要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我的军旅我的梦

文/毛延锋

转眼间,我从部队退役回到故乡已经4年有余,虽然已经脱去绿军装向军旗告别,但是骨子里还是散发着军人那种退伍不“褪色”的劲头。

我所服役的部队是一支素有共和国“杀手锏”之称的战略导弹部队,能够与高精尖的“国宝”为伴,我心中的自豪与肩上的责任不言而喻。记得新兵入伍那一天,我们第一堂政治教育课便是在部队史馆进行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小米加步枪”让人印象深刻……

入伍8年来,作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在男儿厮杀练兵的雪域高原,在铁流滚滚、硝烟弥漫的大漠戈壁,我有幸目睹了许许多多导弹兵对祖国的忠诚、对战友的尊重理解、对亲人的眷恋牵挂和对自己军人道德的恪守与追求。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与智慧,捧给共和国一颗赤诚的心,献给国防事业一首生命的诗。方寸之间,我用自己虽然笨拙但却勤奋的笔,为他们记下了人生辉煌的瞬间和片刻。

难以忘记2009年那次大阅兵,我有幸被组织交流到央级媒体,跟随采访团奔赴空军阅兵村进行现场采访。当看到一架架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战机呼啸升空,看到空军部队的战友为实现零秒误差刻苦训练的时候,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信息化军队,“强我国防、扬我军威”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因为热爱和感动,我在部队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挑灯夜战奋笔疾书,伴随着充满枯燥与孤独的“爬格子”历程,我的双眼变得近视,颈椎开始作响。正是因这样一种坚持,笔下生花只为梦,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得以让广大官兵知晓。

2010年底,我带着部队授予我的荣誉光荣退伍,从西北边陲的军营回到美丽故乡燕赵大地,开始人生中的二次创业。

我的军旅我的梦,并没有因为退伍而终止,反而因为眷恋而更加深刻。“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的优良传统一直成为我干工作的动力源泉,从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到勤劳致富、造福一方,我的梦想在延续,并且更加坚定了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拥有勤劳和勇敢,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国家会更加强盛!

怀念舅舅

文/冯建军

去年农历4月12日,我的舅舅永远离开了我们。任凭我怎样悲伤,舅舅却永远也听不见,回不来了。

舅舅于1938年农历二月初七,出生在浠水县官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舅舅最小,上有哥哥和3个姐姐。出生的第二年,舅舅还不满周岁外祖父就病逝了。外祖母带着5个未成年的孩子,在日寇的铁蹄下,饥寒交迫,艰难度日,不久饥饿又夺去了小女儿的生命。好不容易盼到抗日战争胜利,接着又是国内战争,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47年舅舅9岁,外祖母积劳成疾也去世了。

1949年全国解放了,舅舅兄妹4人才获得了新生,他还上了民校,学习了许多有关革命的道理。1955年,年仅17岁的舅舅报名参加了浠水大桥建设和铁路建设。随后又参加武汉东西湖工程建设,在汛期到来之前,60里的长江大堤上,调集了湖北、河南两省民工20万人进行会战。舅舅在会战中左臂骨折,领导要他休息,舅舅说:“共产党把我们兄弟姐妹从死亡线上救出来,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就是死在工地上也情愿。”他用绷带扎住手臂,坚持战斗在工地上。由于舅舅表现突出,他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和青年突击队员。工程结束后,指挥部授予舅舅一等模范称号,并发给荣誉奖章、奖状和奖品。1958年,舅舅被调到浠水县白石山工作,他早起晚睡,提前上班,天天超额完成任务,先后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先进生产者”、“红旗手”。

1961年,舅舅响应入伍号召,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分配在8345部队当战士。部队分配他当蔬菜保管员,他认真学习北方蔬菜储藏技术,菜窖管理评比全团第一。一个周末的傍晚,部队放电影,此时送来了一车蔬菜,由于寒冬季节,蔬菜如不及时下窖就会冻坏。舅舅放弃了看电影,马上拿出自己的被子、棉衣和厨房的麻袋,把蔬菜盖好,然后将蔬菜一袋袋搬往菜窖。9点半电影放完了,连长、指导员带领战士来搬菜,才发现菜都已进窖。见此情景,首长和战士们都深受感动。舅舅入伍才一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舅舅更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连队食堂需要一人养猪,舅舅主动要求担任蔬菜保管员和饲养员两职,连长不放心,怕一人负责两项工作结果都做不好,在舅舅的坚持下,连长答应了。接手养猪不久母猪生了小猪,由于冬季寒冷,最小的猪仔冻僵了不会吃奶,晚上舅舅把小猪放在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为小猪取暖,让小猪完全恢复了活力,并且能够吃奶。在全团十项工作检查中,舅舅担任的两项工作都是第一。星期天部队放假,别人都在休息,舅舅总是起得最早,为战友们烧水、洗衣服。为了改善战友们的生活,舅舅买了一副手磨,并写信给我妈妈,要我妈给他做个滤豆浆的袋子,舅舅每天为战友们磨豆浆。班里有个战友情绪低落,舅舅得知他母亲因病住院,每月6元钱的津贴,不够母亲治病用,舅舅将自己平常积攒下来的50元钱寄到他家。

舅舅养的猪长得特别快,大的有几百斤,师部将最大的猪拍成照片放大附上舅舅的事迹,挂在师部礼堂供全师学习参观。还将舅舅的事迹刊登在《人民工兵报》上。

1964年,舅舅担任了班长,他带领战士工作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施工现场,在施工中他身负重伤。先后五次荣立三等功,两次嘉奖,被评为全军学习毛主席着作的积极分子,他的事迹被部队编印成册,在全国工程兵中广泛宣传和学习。他先后多次出席师、团党代会、双代会、团代会。1963年和1964年两次出席全国工程兵代表大会,受到刘伯承、贺龙、徐向前、叶剑英等军委首长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65年,舅舅光荣退伍,先后在浠水县人民医院和白莲镇医院担任炊事员,他将部队的良好作风带到地方。他为人谦和,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地把事情做好,担子总是拣重的挑,为了保证大家吃好,他认真学习钻研烹调技术,几乎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1998年舅舅光荣退休,退休后在单位领导再三挽留下,他又在医院继续工作了三年。退休后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工资得不到保障,他从无怨言,自己在家种地、种菜、砍柴、帮工,补贴生活。

舅舅也是我妈妈最关爱的人,外祖母去世后,年幼的舅舅是大舅和我妈妈带大的,妈妈出嫁后,舅舅在我家生活多年,入伍后舅舅仍然以此为家,每年的立功喜报直接寄到我家,让我们分享。因此,舅舅和我们有更深的感情。我从小对当兵十分向往,为有个当兵的舅舅而自豪。

回忆舅舅,一件件、一桩桩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舅舅七十五载人生之路,有过痛苦和艰辛,有过平凡和伟大。在舅舅身上我学会了感恩,学到了艰苦奋斗,明辨了是非观念。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厚重、永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