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四方的文章 / 四方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灵殳四方

文/曹军华

平凹先生的书法不只以拙朴雄强为世人所爱,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崇尚禅道的美学追求,亦使其书作的内容往往出其不意,耐人寻味。

像他在黄河岸边所看到景象而书的“大水走泥,厚云积岸”及“黄河啸天地,东海纳古今”、“对空数尘”等就颇为我所推崇和喜爱。因为这些原因,多年来我在观赏他书法的同时,往往对其所书内容亦极感兴趣。在研究琢磨中每每会获得会心的微笑与知识的启迪。前不久,在友人木南先生处所见到的一张平凹所题瓦当拓片就令我获益良多。

该书作写于一“汉并天下”瓦当拓片左侧,所题“灵殳四方”四字醇厚雄健。章法布局和所拓“汉并天下”瓦当图案相得益彰,观之令人心悦。欣赏该作之余,我极想搞清楚该四字寓意,于是先是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中注释,殳乃兵器。这就使我更加纳闷。若这样,灵殳四方不就是有灵的武器来到了各处。这好像怎么也讲不通,意思也费解。

就这样,这“灵殳四方”到底是何意味便一连数日困扰着我。不久前的一天,在浏览一收藏类网站时竟看到了下面一段话——

正月冈卯,
灵殳四方,
赤青白黄,
四方是当,
帝令祝融,
以教夔龙,
庶疫刚瘅,
莫我敢当。

读了这三十二个字,总算寻到了突破口。因为,我知道冈卯是古时贵族佩带在身边的驱邪之物,形态乃长方柱体,中间有通心穿,通身有铭。正月冈卯打头的这32个字即镌刻于冈卯上之铭文,再查,始得知冈卯上所刻文字即为古代之殳书。殳者,兵器也,殳书即为军事命令或写事文书之速记文字。可惜殳书自汉代后失传,今人能有幸见到殳书,多亏有“正月冈卯,灵殳四方”之三十二字冈卯出土遗世,才使得我们能有机会目睹古代殳书之真面目。

啊,原来平凹先生所书者,乃古代冈卯上的内容,由对此内容的探究进一步又使我知道了殳书,明白了冈卯和殳书的关系,进而更钦服了平凹先生之博雅多闻和他书此内容时用心的深沉呢。

年少走四方

文/鲍海英

人不能坐井观天,尤其年少时,一定要走四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人生的未来,前面的路上,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都等待我们去描绘。

舟楫年代,阡陌上依稀稚小背影,王维的“咸阳游侠多少年”,行走江湖、风姿勃勃。

天才诗人李白,混搭着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的多重气质,“仰天大笑出门去”,更是一个人走四方的志向。

人多地少的徽州少年,稚嫩的肩膀,背着行囊,漂泊异乡去经商。那时候,雄鸡尚未打鸣,山还在熟睡,樟树隐在晨雾里。当他坐在山头回望,脚下是一片粉墙黛瓦的村庄。

路上永远是美好的,你出门走四方时,要带上四件东西。一要带自信。切不可怕怕失失,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心有怯怯。二要有方向感。拿着一张地图,胸中辨不清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不知道下一步自己该往何处去?那可是万万要不得的。三要不耻下问。不论是老者、青年、妇人,还是孩童,只要他站在路边,都有可能知道你所要去的地方。四要像骆驼一样善良,忍饥挨渴,眸子里映着的始终是前方的路。

年少应当走四方,春鸟在枝头婉转啼鸣。回想起我的第一次出走,那还是18岁,去南京。游中山陵、夫子庙,在秦淮河边转悠,晚上在露天公园的长椅上过了一夜。身上本没有那么多的羁绊,可还是与许多风景错过。那次,在南京的长江边,想起家乡的淮河,倒是想家了。当我们小心翼翼试探着上前问路,谁知江边的人异常热情,不仅让我登上了江船,还招待我吃喝,真是万分惬意。

年少应当走四方,你要去有水、有山、有海的地方,那里有爱的朦胧和寥远,有青春的狂想和勃发。

走的地方多了,有时候,我们为了看风景,而不知此身漂泊何处。有一年,去黄山,滞留在一个小城,等车的间隙,我向夜的深处走去,发现游离于时光之外的另一种舒缓。我想起一个诗人的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人生中的很多的感觉和幻想,很多美好和成功,都是和年少时的走四方分不开的,所以请你记住,年少切莫守闺中,多邀佳友走四方。

沐浴古风

文/杜鹏霄

在未央宫街办辖区内的那一堆黄土,掩埋在萋萋荒草中。挺拔的白杨树,在秋风中哗啦啦摇曳,知了在枝杈间撕心裂肺般鸣叫,叫出一派秋的静谧,秋色充满盎然生机。在勃然迸发的秋色中,这堆黄土,显得十分的颓唐和残旧。挺在土堆上部的尖头,几株稀疏的荒草,长在其上,有麻雀在荒草间跳跃啁啾,让人倍觉这堆黄土的寂寞惆怅。这土堆印满了岁月的冷酷,让它从一座恢弘的宫殿,变为一堆荒冢。

黄土堆是能走上去的,从四方的台基边,顺着一条蜿蜒的小路,曲曲环绕地走上顶部。路是被游人一脚一脚踩踏出来的,深浅不一,大小不同,但都是从底部走上顶部。到了顶部,才知也不是尖顶,是三米见方的凹地,凹地上除有人的足迹外,还有牛羊的蹄印,另外就是那半掩半露的青色砖地。一棵枣树长在边缘,蓬勃的枝叶间,挂着铃铛般的青枣,微微颤抖的身影,似在向初来乍到的我们示好,也似微微地翕动着嘴巴,欲诉一件尘封遥远的往事。这里虽说是一片荒芜,谁知它的前世却富丽堂皇、宫峨殿嵯,一派皇家威仪?

是的,这里曾是巍峨的未央宫,大汉天子在这座宫殿中演绎出了一出又一出雄壮的历史活剧,威仪播撒四方,海内臣伏。据史料记载,未央宫平面呈方形,约五平方公里,有前殿、椒房殿等大殿五十余座,还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等许多文化性的建筑物及沧池、柏渠、织室、弄田等建筑设施。此宫建造初时,刘邦视察工程,见巍峨的宫殿初具规模,不禁勃然大怒,对主持监管的丞相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多,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殿过度也!”面对天子责问,萧何不急不慌,从容应答:“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造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言即以此宫殿之雄伟,足以让四夷景仰臣伏,后人无一能继者。可见大汉的胸怀,绝非中原本土可揽,威加海内,势揽宇外,何等雄大气派。中国历代宫殿建筑均为南向开门,唯独未央宫别异其制,其北阙为士民上书朝觐的正门,东阙为诸侯来朝的入门。汉朝许多大典礼和朝会在此举行,一直是汉长安城中最重要的宫殿。那年月,此宫之壮丽恢弘,车马兵随、出将入相,怎一个了得形容。

然而,千年的风雨,剥蚀了未央宫辉煌的历史,远逝的岁月带走了那一声声车马喧嚣,人声鼎沸,空留得一堆黄土,绿野田畴,还有不尽的汉室风流,将相峥嵘。站在这堆黄土上,望不见昔日的宫娥婀娜,武步匆匆,却听得到远古的钟声,越过村庄田野,绿树花草,阵阵向着心海袭来,禁不住让人回想起那些峥嵘岁月,铁马冰河。原来我们站立的土堆,却是一座轰然倒塌的宫殿,那尘封的往事,将我们带进一个消失了的远古岁月,久久难以释怀,令人嗟叹不已。

何止大汉,周秦汉唐,哪个宫室不是可圈可点,哪个楼榭不是如泣如诉。那一日,我踏访唐大明宫,穿过一条溪水,溪水波光潋滟,秋风习习。行进在一座四方的台阶上,蓦然回首,忆起那水岂是一条普通的溪水,被起了名的,名叫太液池,是大明宫内一湾龙池,春光明媚时,皇子皇孙元老重臣们徜徉在此,观池中鱼儿戏水,秋波一袭,几度笑言几度欢乐,荡漾池上,好一个春的盛景,好一个美丽风光。滨临太液池不远,便是玄武门的所在。仰天长思,似听得刀光剑影,人马嘶鸣。那四方的台地,正是含元殿所在,始建于唐高宗龙翔二年(1662年),是一座东西长76米,南北宽42米,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带有副阶(围廊)的重檐建筑,为大明宫中的主殿,是举行大朝会和主要仪式的场所。曾几何时,百官齐聚,钟鼓齐鸣,喝一声朝会,听一阵山呼,何等威仪,何等雄壮。如今黄鹤杳然而去,空留悠悠清风,平头百姓任意出入,休闲纳凉。出入久了,身上只怕多了点帝王气概,英雄气概,祛了凡夫俗气。

我走得累了,免不了停下脚步,就在紫宸殿址上,拉开架势,习练几招陈氏太极功夫。一招白鹤亮翅,正遇一阵晚风吹来,宽大的太极服,在风中哗哗飘动。此情此景不由人遥想大唐汉宫的宽袍大袖,长袖善舞,环肥燕瘦,无论皇亲国威,无论黎民百姓,在历史的长河中,舞起大唐雄风、汉之风度。而如今,习练“东方最美的舞蹈”时,不知不觉就沐浴在一股唐风汉韵里,那穿越千年的古风,带着远古的文明,轻轻从衣袖间拂过,划过耳际时,依稀听着喃喃地嗟叹:你踩着秦砖汉瓦,搅动着大唐雄风,吐纳一口,亦是不凡,是秦人的牛气;拉开的架势,也有说道,是皇家的气魄!凡此种种,均为古风浸淫、盛世熏陶,岂不乐也陶陶,福也陶陶!

我如梦初醒,想追问风语,何以如此说道?却见那风,早已向承天门而去,渐渐融入霄汉。似有长空一叫,长乐未央,振兴有时。我便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