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书院的文章 / 书院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包公祠断想

文/周玉玲

时值惊蛰后第二天,恰是龙抬头的日子,包河岸边柳吐嫩芽,迎春绽黄。穿过包公祠大门前白底黑框青荷照壁,我忽觉心有所动,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包龙图办案大堂外百姓击鼓声从历史深处响起回音,浑厚激越,经久不息。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位于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庐州知府宋鉴将洲上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眼前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便是包公祠。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廉顽”、“立懦”,意思是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可见包公绝不仅仅是“独善其身”的自我完善者,而是要通过为政主动去淳化愚顽。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出正殿向东,一座六角攒尖亭就是着名的廉泉亭。年轻的女讲解员介绍,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青天白日,龙影映入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廉泉井传说为包公生前所挖,用于家庭用水。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的传说。传说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无事,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时,在井上加盖了亭子,称井为“廉泉”,亭为“廉泉亭”。从此井亭作为一景留存至今。

挚爱洲名“香花墩”,但又隐隐觉得与刚直“黑老包”似乎南辕北辙。想来童稚时代包拯失去双亲,嫂娘哺育,女性的善良与无私给予他至善至美的人之初。从此,在他心中播下关爱、怜悯、无私的种子。

挚爱学塾名“包公书院”,尽管它不能忝列“四大书院”,甚至也不是真正的书院,没有鸿儒,鲜有同窗,塾师或许老眼昏花,或许半耕半教,间以渔樵;于是少年包拯以师为师,以亲为师,以书为师,以自然为师,以乡党邻里为师,以船夫差吏为师,最终归结为以生活为师。也许,从那时开始,底层民众的生活生存形态便在少年包拯心中留下烙印,便形成体恤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贪腐的清廉思想。

挚爱六角龙井“廉泉”的机智和幽默,闪烁着包公断案体现的诸多智慧和对世间百态的洞察。

和我同行的一位合肥本土人正是包家亲友。她说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耍、采藕、捞鱼、摘粽叶。洲上满是各色竹木。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花香书韵

文/戴益民

(一)

流连花香书韵。初夏,伊人梅河边,杨柳枫依然。春风桥,鱼塘景,目睹婚车排排,耳闻唢呐声声。烟花掠过,恍然若梦。

(二)

惦记牡丹花圃。有垂钓者告之,乃驱车盘山而上。哦,牡丹芍药,嫣红粉白,花王花相,次第而开。绝代双娇,情同姊妹,富贵妩媚,难分伯仲。低眉弄花,人面入镜,或蹲或坐,或站或躬,或拥或展,尽情绽放。人世间有百媚千红,问君最爱哪一种?

(三)

钟情沧浪书院。书院主人刚从国外归来,见有不速之客到访,喜不自禁引领入内。其时也,落日余晖,湖光山色,格外迷人。幽幽彭河水,潺潺有如满耳欢歌。那错落有致、洒脱典雅的幢幢别墅,浮沉在波峰浪谷中;那深红色的、青绿的屋顶,像朵朵鲜艳的山花,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静谧和空灵,冷色和暖色,竟是如此美妙地融合在一起。先入庭院,后入券廊,再入房庭,意趣油生。临水而立,风声水起,椰树,怪石,书屋,美不胜收。湖心岛掩隐在绿阴丛中,令人心驰神往。大声呼喊,船夫听罢,摇桨过来。夕阳西下,鱼舟唱晚,一网鱼虾,景色如画,美到极致,令人沉醉不忍离去……

(四)

解谗农家饭菜。茭头酸芭蕉,米粉肉,番茄蛋汤,小菜,胃口大开。入夜,步出农庄,树枝婆娑,疏影横斑,暗香浮动。忽然,耳边传来潺潺流水之声。仰望苍穹,昨夜星辰,依然闪烁。幻觉中,怀抱一轮明月,身披一袭彩云,在现实中行走,在梦想中飞翔……

梦中乌镇

文/鲍捷

最早与乌镇相识是在一档旅游节目中。被“乌镇”这个名字打动,有我所喜欢的那种幽幽远远、古朴清静的味道。

画面里的乌镇,是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高高的屋檐、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道、幽幽的小巷、瘦瘦的乌篷船,烟起雾落、云蒸霞蔚。那么温润,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那么婉约,如晨光里一支摇曳的蔷薇,好一幅水墨画卷,怀旧的景象中仿佛看见了似水流年。

2005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似水年华》,让人们再一次在镜头上频繁地看到了乌镇。

十二月的江南。十二月的水乡。风很美水很美村庄很美。万树千山,宁静高远。

十二月的乌镇酷似美人,典雅、精致、温婉、端庄、玲珑而且剔透,完全符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古典韵致;十二月的乌镇更似诗歌,微风轻拂杨柳岸,浅浅雾气氤氲在流水边,细润绵长,甜美芬芳……

时光依是流逝。

一日,流连于一家读书俱乐部。蓦然间,在一排排高大整齐的书架里,一眼发现了这本剧本版的《似水年华》,封面是年轻帅气、书卷气极浓的黄磊和温温软软、雅致婉约的刘若英。书已经被翻阅得很旧了,但旧中更带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气息。细细地想,曾经一双双修长的手抚摸过那柔软的书页,一颗颗悸动的心游弋在那安详的江南水乡。想必,每一个曾经翻阅过它的人都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一种无奈的离愁别绪吧。

这是一座文字里的乌镇——一座美丽的南方小城,一座一见钟情的爱情天堂。

世间是否真有一见钟情?

乌镇有座图书馆名叫东山书院,古老的书院本身就起源于一个悲情传说。老馆长齐叔耗尽一生光阴恪守内心的秘密,风烛残年仍厮守在这里。管理员文北大硕士毕业后,因为感情挫败,回到故乡与齐叔做伴,终日整理馆藏的大量古籍借以修补内心伤痕。二十岁的少女默默想方设法亲近着文,尽管文拿她当小妹妹看待。

一次盛大的时装发布会打破了乌镇往日的宁静,东山书院被定为主要拍摄场地,来自台湾的时装设计师、艺术总监英,深深魅惑于书院的宁静与深邃,在书库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后面,她与文不期而遇。

如果说世间真有一见钟情,那么,英的到来,无异于谋杀了文的理智,而英的离开,则谋杀了文的情感。时装发布会很快结束,英留下自己最喜欢的CD《钢琴课》,回到了台湾未婚夫雄的身边,而东山书院里,从此以后整日回旋着伤感迷离的音乐。

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华的人。”爱——终究是不能忘却的。英按捺不住思念,再次回到乌镇,寻找文的热烈拥抱。至此,文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件事情上,他对付不了自己的情感。

英因此陷入两难:一方面,她无法忘记乌镇,无法忘记书院,无法忘记那位儒雅、从容、令自己沉迷的男子;另一方面,她和未婚夫两人相处十多年,正准备结婚。

怎么办呢?

一座江南小镇,一次偶然的相互注视,铸成了一生中最最永恒的思念。

一段三十岁的爱情童话,就这样在乌镇和台北之间隔山隔水地上演。

故事的结局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逢源桥上,一盏灯,两个人。

英平静地走过桥的这一头,一直向前,一直向前,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文平静地走过桥的那一头,一直向前,一直向前,走进书院,再也没有出来。

这一年的春天早早地到来,桃花映红了乌镇,水巷涨满了春水。文和默默举行了婚礼,过上了宁静朴素的生活,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

回到台湾的英,深居简出,埋头写了一本小说。在书中,她这样开头——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也许不是爱与恨,而是擦肩而过却彼此“相忘于江湖”。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许不是生与死,而是站在你面前却不能说“我爱你”。

整整一个星期读完了这本书。美丽的文字在书页上跳跃,温暖的情感在字里行间翻飞。静静地掩卷深思,在这座钢筋水泥筑成的现代城市里,竟然被这个唯美的爱情童话深深打动,英和文的情感,他对待她的那份情意,两人之间不可预知的爱情结局,无法控制的未来,终究让人动容。

那一夜,乌镇走进了我的梦里,走进了我怀旧时、没有着落的缥缈里,走进了我展望前程时、低眉含烟的一蹙里——这就是我梦中的乌镇,我梦中的爱情天堂。它迟到了,却一如我想像中的样子,像一朵夏日里向阳的葵花,在骄阳下,灿烂而耀眼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