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水浒的文章 / 水浒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早安,梁山!(下)

文/李瑞华

当然,好的休闲处当属梁山风景区。那里有天然的植被和一种来至义气豪爽的文化底蕴弥漫着山间。叫人心中只升了敬仰。若是在风景区附近住,新宋街是必去的地儿。这里古色古香、青砖黛瓦的建筑,复制着宋朝的繁华,这条仿宋街也打开了通往水泊梁山景区的新通道,这些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仿宋建筑,斗拱飞梁,典雅大气,延伸着水浒英雄的一个又一个传说,还原着一个又一个水浒故事。置身其中,我仿佛听到英雄们“嗒、嗒……”的马蹄声,我仿佛看到英雄们杀富济贫的身影。在历史的穿越中,这些水浒英雄的故事,在现代文化的阐释下,更富有个性,更活灵活现。这样一条仿宋街,跨越了时空的隧道,演绎着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不过,这并不是唯一一条宋街,沿着水泊中路向南不多远再向东,还有一条宋街,也是通往水泊梁山景区的,不过这条宋街短的多。但两条宋街却都是越走越高,整好迎合了仰望英雄的心情。

沿着这条宋街走到尽头,在梁山的脚下,有了一个人工湖的邹形,虽然还没有山映水、水映山的文化味儿,但这一步迈出多少人对水浒旅游文化的期待。山前面近3000亩的人工湖水面刚刚放水蓄洪。站在湖的南面,远远望着梁山,就有了八百里水泊的豪情和感觉了。期待外地的游客,吟诗赋文,描摹作画,在山水相依的水泊大地留下他们到此一游的欣喜和“足迹”。新城区宽阔笔直的大道、园林式的聚义湖湿地、以及连绵起伏的青龙山、凤凰山、水浒寨、水浒文化主题广场,这些标志性建筑,就像一张张名片,汇聚着城市的精华,彰显着城市的魄力和内涵。写意着诗意般的繁华和富足。一座正在崛起中的老城。

因了这些年的奔波和困顿,每每回到这座小城,总有一种温暖和亲和。这座小城,毕竟是带给我们四处流浪时豪气自信的缘由。一句“梁山人”带给外地人多少的惊讶和钦佩,凭借义薄云天的品德,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们朴实厚道的梁山人,该出手时就出手,重礼施德,每每收获着来之人们对正义的感动。天地无言,山水无言,皆因造物者的大爱,恒久而充满恩慈,因了这仗义,我们自豪着。

清晨的梁山县城,没有日中的嘈杂和喧嚣,车流从身边过去也像是一个高雅的贵妇,轻盈而且优雅。城市公交更像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匆忙的脚步中充满着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样的一个清晨,几乎听不到一声汽笛。站住脚步,就在街道的旁边,只要一分钟,你就会发现这城市的可爱之处来,听,就在街道旁边平常被忽略的道旁的梧桐树上,传出一阵阵热闹的争吵声,那正是童年时候无比熟悉的麻雀和不知名的鸟儿。也只有在这样的城市的清晨,他们的争先恐后才不会让你觉得嘈杂,反而体会出一种热闹和喜悦来。在水泥瓷板的城市,他们要找到合适的窝巢想必更加困难,但是从清晨的集会可以看出来,他们已经开始喜欢上这座城市,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园,一如近郊来的菜农和远郊来的摊贩。

城市的早晨,像是一幅生动的连环画。在六七点钟的光景徐徐展开。不同的时间段铺展开不同的画卷,每幅画里都各有不同的主角。五四十出门时,天空灰蒙蒙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尚未正式启动,橙黄的指示灯忽闪个不停。西环路上疾驰的大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眨眼间行远了,我才发现它的雾灯还亮着,估计是行夜路跑运输的长途车。眼瞅着天色渐亮,褪去了困意,正激灵着呢。

穿着橘红荧光服的清洁工,娴熟地挥舞着大竹扫帚。“哗哗”的扫地声在静谥的早晨听起来格外清脆宜人。他们撩起毛巾擦汗的同时,看一眼清扫过的路面,已经望不见起点。望着身后洁净的大道,欣慰地笑了。忙活了一个早上,心满意足。

六点五十以后,早点铺的生意开始温热起来。店铺里,电动吹风机嗡嗡作响,门面上空升腾着浓浓的蒸汽。菜包、肉包、豆沙包、鸡蛋饼、葱花饼、椒盐饼、手抓饼、南瓜粥、八宝粥、甜豆浆的诱人香味,糅合进这蒸汽里,在早晨的街头,四处飘散。让空着肚子的行人,禁不住驻足。老板娘见有人走过来,大老远就笑盈盈地招呼上了。把吃食递给顾客时,还不忘热心地提醒一句,当心烫。

过了七点钟,路上的红绿灯基本都进入了正常状态。斑马线上,结伴而行的小学生,手挽着手,小心翼翼地过马路。自古以来,求学就是一条艰辛路。不免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总是满天星斗就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起来。经常是抹把脸,自己弄点泡饭或泡点锅巴吃一下就急忙往学校赶。有时路过别人家的墙跟,还能听到屋里如雷的鼾声。

再过个十来分钟,就是上班族的主流时段了。路面上仿佛突然间躁动起来,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搭乘公交的。越往前走,人流就越紧。每个人看起来都是精神抖擞,似乎急待赶往目的地,好早点开始这一天里新的打拼。时光就是这样,永不停歇地向前奔流。同时,又用它的巨大魔力推动着人们渐渐走向丰厚,走向成熟。

早晨,是个非常美妙的时间。早安,也是个有着神奇力量的词。上班的地方到了,同事之间见面,精神饱满地问一声“早”,心里暖暖的,不仅拂去了上班路上沾染的尘气,同时也消除了以往工作中的细小磨擦。

走进办公室,热情地互道“早安!”随着这一声亲切的问候,即将启动井然有序的繁忙。而这个愉悦的清晨,便是一整天神清气爽的良好开端。

太阳,升起来了,丽丽的。

早安,清晨!早安!梁山!

不要吵醒一个做梦的人

文/张方镇

有这么一个中年人,三十七八岁,在一家私营企业做机修工。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到了几近痴迷的程度。不知什么原因,他至今没有用智能手机,应该也还没有买电脑——因为他还不知道“伊妹儿”为何物——写文章还真是在稿纸上“爬格子”,然后通过邮寄的方式投递稿件。他是我多年前的学生。

隔个把月,他会抽空来我家串门,也没什么事,主要是聊文学。他个子高高瘦瘦,略微佝偻着背,唇上浓浓的髭须,穿着显得有些不修边幅。他很健谈,第一次来的时候,问了很多诗词格律、文学名着方面的常识——其实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网都可以轻松查到。也聊其他,比如学生时代的校园往事。他说起二十年前老师上课的习惯和口头禅,恍如昨日。他也经常看报纸,我在本地报纸上刊发的几篇小文,他都如数家珍,提起时羡慕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他说他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关于水浒人物的,已经写了好几万字了,却感觉写不下去了。我知道,要给《水浒》这样的古典名着写续作或者新编,是需要有很丰厚的古代文化知识储备和深入独到的研究的,像鲍鹏山、王路等名家,有那么精深的造诣才能在这方面游刃有余。但是我这个学生连鲍鹏山、王路是谁都不知道。他说,“发表文章怎么这么难的!我投过很多稿子,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委婉地给他提建议,让他先从身边题材写起,从微型、短篇入手。

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听筒里都能感受到他的兴奋难抑:“张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一篇文章在县报上发表了,题目是‘江南的雨’,今天第三版,你有机会看看,给我提提意见!”我上网查阅了他的“处女作”,是一则写江南雨景的小散文,文字清新有点味道,但内容缺乏新意,且只有300来字——大概是编辑为适应版面需要删减的结果。我本应为他高兴,但却无来由地泛起一阵悲凉。

他这样的人,人到中年,不知“为稻粱谋”,却执迷于或许永远难有建树的“事业”,周围的人甚至家人恐怕都要称其为“书呆子”。作为受他信任、被他膜拜的师长,我感到惶惑:该不该“点破”他呢?是不是应该告诉他文学道路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条件的欠缺,让他早日迷途知返,知难而退呢?

但转念一想,远的不说,我们周边不是也总有一些逆势而上,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吗?比如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考上普通高中,上了职业学校,职校毕业后起先在乡文化站里当文化员,从写通讯报道起步,后来被聘为县报记者,再后来又相继到地区级、省级新闻单位工作,现已任职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更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之余,他一直在爱好的诗歌领域笔耕不辍,如今已出版多部诗集,成了当今诗坛颇具影响力的一位诗人。

另有一位大学同乡学弟,师范专科毕业起先分配在中学当语文教师,后曾借调到县教育局担任科员,业余时间一直执着于他酷爱的语言文字,先是自学考试上了本科,又进一步考研、读博,后以北京大学博士后的身份在中国社科院任职至今。

再往远里说,咱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仲尼不也是一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牛脾气吗?当长沮等隐者委婉地提醒孔先生此路不通时,孔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到各国去宣扬他的政治主张。

这世上多数人起初都会有他们或大或小的梦想,只不过有些人梦想成真甚至功成名就,于是他们筑梦的经历就被煲成了“心灵鸡汤”,供他人品味;而有些人,穷其一生也许都没能实现梦想;更多的人,当丰满的梦想遭遇骨感的现实后,迎合,屈就,然后湮没于滚滚红尘中。

我的这位学生,历经挫折而痴心不改——当他离开充斥着机器轰鸣声的厂房回到家中,揩干手上的油污,拿起笔,安静地面对稿纸,沉浸在他的水浒英雄世界中——这不是很有爱吗?即使无处发表无人喝彩又何妨!我们之所以追梦,不是因为别人喝彩,而是因为我们相信,追梦本身就很精彩!

梦境很美,还是别吵醒他吧。

运河夕照 氤氲水浒

文/胡令峥

斜阳巷陌,运河汩汩轻流。古道依稀,京杭遗梦宛在。在这里,有一座城,久久地伫立于河旁。似对镜梳理的佳人,霞光溢彩,点缀成缕缕腮红。很多时候,思绪成影,印入水面,真不知道这逝水承载过多少往事,铭记下多少旧闻。或许这就是这座城市在运河的滋养下,积淀成的一个文化烙印。运河夕照,古韵梁山。

会通帆影,远古绝响绵延。线柳秋烟,旧景故境掩映。在这里,有一座城,深深地植根于河畔。似碧玉妆成的仕女,云雾萦绕,晕染成丝丝轻纱。很多时候,顾盼生情,埋藏心间,真不知道这土地见证过多少风云,容纳下多少英灵。或许这就是这座城市在历史的淘练下,缔造成的一个精神刺青。氤氲水浒,臻美风情。

有时,总觉得运河和这座城市已相知成友。一个是以水流作琴,岁月轻抚而过,声声共赏。一个是以青山作笔,时光挥毫泼墨,点划共鉴。一个是伯牙,一个是子期。一个是元伯,一个是巨卿。惺惺相惜,彼此成韵。形影不离,各以慰藉。或豁达时,以日月为酒,举觞齐醉,言欢赋诗,成就千载人文。或恣意处,以星辰为茶,斟酌点品,宠辱不惊,造就数代英才。

有时,总觉得运河和这座城市已相念成恋。一个是以波光作钗,妩媚婉约而卧,贤惠怡人。一个是以叠翠作裳,临风玉树而立,温文悦色。一个是文君,一个是相如。一个是玉环,一个是隆基。相敬如宾,彼此成依。心神不弃,各以为命。或柔情时,以清风为乐,御气而舞,灵动自在,浮现溢美流芳。或蜜意处,以细雨为弦,缠绵而歌,鸾凤和鸣,展现恩爱几多。

其实,时间久了,友情和恋情都终归会化作一种亲情。运河和这座城市彼此渗透,水为城润,城为水依。水成为城市的脉动,城成为水的脊梁。彼此之间多了一些契合,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些轻柔,少了一份戾气;多了一些甘醇,少了一份苦涩。城在水间,宛若碧玉通透晶莹;水在城中,浑然佩绶飘逸洒脱。徜徉其中,总会感觉其实运河和这座城市已然天成一体,散发出一种独有的属于历史的气息。集山水之灵,缔结成深贯这座城市的一脉之气,不管时间怎样流转,也不会流逝去这精神真谛。那便是一种“义”文化,一种义的人文情怀。

尤其是在夕阳余晖笼罩之下,运河涟漪层起,一切都泯灭在色彩之中。这时的城也开始变得更加和熙,似乎这一切都包容在一股气之内。呼吸吐纳之间,人在呼气,世界在吸气,人在吸气,世界在呼气。这其实就是一种“义”。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义”,人与人的和谐之“义”,人与自身的和谐之“义”。这也是一种心灵原生态的自我阐发,一种自然原生态的精神阐释,彼此结合却融归无间。义的人文情怀,就是一种人存在的本真关注。水浒风情、故里旧事其实就是在书写一个大大的“义”字,其实就是在渲染一种大大的“义”韵。

义之为义,何以为义?孔夫子说宜为义,孟夫子说浩然之气为义。圣人说人道为义,贤者说天道为义。运河润万物、滋养人为义,城市载万物、包容人为义。人以忠孝为义,大义梁山以和谐为义。

义其实也是一种敬畏之心,从敬畏生命到敬畏自然彰显出一种尊重,展现出一种尊严。义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尊严,义是一种“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尊严。在这种尊严之中去感悟一种虔诚,对生命的虔诚,对自然的虔诚。

义其实也是一种礼遇之心,从礼遇生命到礼遇自然彰显出一种厚重,展现出一种厚德。义是一种“和为贵,知和而和,以礼节之”的厚德,义是一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厚德。在这种厚德之中去感悟一种包容,对生命的包容,对自然的包容。

义其实也是一种原初之心,从对生命的原初之心到对自然的原初之心彰显出一种赤诚,展现出一种坚守。从坚守到相守的“不离不弃,终生相依”,从坚守到坚信的“矢志不渝,笃定不移”。在这种坚守中去感悟一种如一,对生命的如一,对自然的如一。

义其实就是一种气,阴阳运转调和之气。阴阳调和而生仁,义之气韵而在仁。仁者,爱人。爱人其实就是能安人,能恕人,能容人;爱人其实就是能示人以真,能处人以善,能感人以美;爱人其实就是能为人忠谋,能与朋友信交,能习传;爱人其实就是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父慈子孝。

义已经深深蕴藏于这片土地。运河夕照是苍穹馈赠于这城市的大义,不管贫富贵贱而普照众生;氤氲水浒是历史馈赠于这城市的大义,不管老少妇孺而承载不移。感受无尽苍生恩赐的大义馈赠,续写梁山大义的再继篇章。在这运河夕照中,在这氤氲水浒里,大义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