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动人的文章 / 动人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母训动人亦正人

文/邓佑标

母亲的话,总是热乎的、绵密的,给人温暖,催人奋进。作为家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母训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齐国被燕国攻破后,又发生绰齿之乱。齐王仓皇出走,不知所踪。侍臣王孙贾寻而不见,只得回家。母亲教导他:“汝朝出而晚来,则吾依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依闾而望。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处,汝尚何归焉?”听了母亲的话,王孙贾在齐国街市上振臂高呼,率领众人杀了绰齿。齐王也很快被找了回来。

“齐王出走,你不知道他在哪,还回来干吗?”王孙贾母亲的话,是劝子忠于职守。李贽点评道:古来母训尽有,不能如此哀切动人。

汉代京兆尹隽不疑的母亲,劝导儿子为官应“严而不残”。隽不疑每次出门办差抓了囚徒,其母辄问,有没有纠正冤案并使人活下来,若有,母亲便喜笑颜开。如果没有,“母怒,为不食”。为让儿子成为一个慈善爱民的好官,隽母可谓用心良苦。

清代的蒋士铨在《鸣机夜课读记》中,详细描述了母亲劝学时的情景。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训诫之中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厚爱与希望。

母训浩如烟海,动人亦正人。或劝子与人为善,或教子勤学苦练;或劝子廉洁为官,或教子精忠报国,不一而足。梁启超很推崇“母教”,说“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又道:“故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

母训为何有力量?因为母亲是子女的根。那个怀胎十月的人,那个用乳汁喂养子女的人,她的一言一行总是为着孩子们的。母亲的话,不仅有巨大的教化作用,更有强大的情感维系。

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他们企图让这位母亲给儿子写信劝降。不料,外表瘦弱的白文冠意志坚定,无论日军怎么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她就是不答应。日军逼急了,她斩钉截铁地说:“我儿子是中国人,从来不知道投降二字,你们有本事跟他打去。我老婆子来了就没想活着回去!”

为了让儿子无后顾之忧,专心抗日,年近古稀的白文冠选择了绝食。一连七日,滴水不进,终于玉镯坠地,为国殉难。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豪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有人比喻:母亲的话,是你干渴之时,滋润心田的一眼清泉;是你迷途之时,指引重返正确轨道的一盏明灯。然而,视清泉而不顾、见明灯而不返的,也不乏其人。

“后悔没听母亲的话”,仿佛是现今一些贪官落马后的习惯性表达。他们的这些话,无论是虚情假意,还是肺腑之言,都值得深思。

《礼记》上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母亲对子女总是用心操心的,把母亲动人的话语、正人的劝导牢记在心、付诸行动,让老人额头的皱纹少一点、舒展一些,不正是很好的尽孝吗!

心花如桃花般尽情绽放

文/云木欣欣

自打上个月初去梅湖踏雪赏梅之后,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正值阳春三月,想必梅湖的春色已经渐渐明朗起来了吧,真想一睹为快,却不想连着几个周末要么是天气阴雨绵绵,要么是自己俗事缠身,因此一直未能如愿。一个周一的中午,吃过午饭后我闲坐在阳台上,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令人格外惬意。不知怎的,心里忽然间涌上了去梅湖一探春光的冲动!

当你走过多彩多姿的春天时,关于春天如果在你脑子里留下的却只有模糊的影子,甚至是一片空白,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沮丧的事情啊!一看时间,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多钟头,完全来得及,心动不如行动,稍作收拾,带上相机后我就兴冲冲地朝着梅湖进发了!

一入梅湖景区,发现来此游玩的游客比较少,这也难怪,此时不是周末时间,又正值中午时分。因为人少的缘故,四周的环境显得分外幽美,令人恍若步入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我悠闲地穿行于颇具苏州园林特色的古驿道里,放眼望去,但见处处芳草萋萋,其间散落着几簇不知名的小野花儿,像星星的眼睛,随着微风一眨一眨的。一条条柳丝已经吐出嫩嫩的新绿,也随风轻舞,摇曳生姿。正在长廊悠然闲步,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团粉红的亮色映入眼帘,透过镂窗仔细一看,那一片如云霞般灼烁生辉的竟然是桃花!

我兴步绕过长廊,走向那一片云霞绮丽的桃林中,轻轻嗅着花瓣散发出的缕缕馨香,心情是那么欢快愉悦。此时正是下午一至二时许,一天之中阳光较为强烈的时候,对比过强,花瓣的反光很亮,确实不是拍花的最佳时间,但这又有何妨?我相信只要你怀着一颗诚挚之心,花儿自然会在你的镜头中绽放出动人的光彩,再说拍花与赏花之间并不能打等号,我们在赏花时若能获得感官的愉悦,进而产生一点心灵的触动,这就足矣。此时景区的游客很少,我正好可以不受打扰地尽情感受桃花自身的美丽。

我发现娇美动人的桃花仙子们并不因游客稀少而感到寂寞,我们对于她们来说只是匆匆的过客,而那些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彩蝶,还有一只只嗡嗡地不停地唱着歌儿的辛勤蜜蜂,才是她们最亲密的伙伴。一提及桃花,人们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诗经》里描写桃花的诗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看见春天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由此可见在明媚的春光下尽情绽放的桃花是如何鲜艳娇丽了。古往今来在歌咏春天的诗文中,往往不难找到对桃花的极尽赞美之词,人们往往用桃红柳绿来形容春光的明媚动人,我想并不仅仅是因为二者在早春就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而且因为彼此相互映衬,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明艳,热烈之感,令人更加可以感受到春天里生命的朝气蓬勃。“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土氛氲”、“红萼竞妍春苑曙,粉茸新吐御宴开”,凝视着眼前一朵朵在和风中含笑怒放的桃花,我渐渐沉醉了,以前背诵过的有关桃花的美丽诗行不禁跃入脑海心间,

正在沉思默想之间,忽然桃林深处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两个年轻的女孩正在桃林间一边漫步,一边用手机互拍看着她们在桃花丛中那如桃花般绽放的青春笑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代诗人崔护的动人诗行我几乎要脱口而出了!

就这样,我徜徉在这一片被浓浓诗意所包围的桃林里,已然忘记了尘世的喧嚣。下午还要去学校上班,两点不到,我不得不暂时告别了这一片令我赏心悦目的世外桃源。从古驿道的长廊往回走的路上,我又邂逅了那两位在桃林中见过的姑娘,只见她俩正闲坐在驿道旁的一条长石板上,低着头一起看着手机,一张张欣赏着刚才在桃花丛中留下的倩影。忽然她俩抬起头相视而笑,只听其中一位说到:“我好喜欢这种阳光从上面洒下来的感觉”,令一位则点头微笑,对此似乎颇有同感。是啊,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活力四射的阳光洒向绮萼遍开的桃林,使得娇俏可爱的桃花更加光彩夺目,面对着如此色彩绚丽而又充满活力的春光,人们的心情怎能不欢快愉悦呢!

然而仅仅靠大自然的恩赐来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灿烂的阳光不可能会天天出现,今天风和日丽,说不定明天就会变成狂风骤雨,而这一片灼灼有光华的桃林在不久后也会凋尽最后的一片花瓣。自然界如此,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的心里盛满阳光,则无论阴晴与否,我们的心花定会如这灿烂明艳的桃花尽情绽放,让我们的生命的每一天都焕发出无限光彩与活力!

因为原始 所以动人

文/满纸烟岚

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大恨事,其中最严重一件便是“红楼未完”。我觉得她若活在现代,一定会修改这个说法,未完不算恨事,最可恨的是,红楼变青楼。

最近在做一本有关《红楼梦》的书,作者非常用心地以现代笔法述说大观园中的旖旎风光,公子多情,女儿命薄,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很美的意境,诗般的文字,读之口角噙香,于是想为这本书配些古典的插图。

前后找了十几位插画师,几周过去,画稿陆续收集齐,打开一看,险些昏倒。

当然,我没奢望着诸位年轻画手们能画出戴敦邦、刘旦宅的水墨工笔仕女图的水平,可眼前这些“人物画”,真足以让曹雪芹老先生气得从九泉之下坐起身来。

所谓的宝钗黛玉,满脸写着浓浓的欲望,除去那身疑似古人的服装,再找不到一丝一毫清朝贵族小姐的痕迹。十二钗仿佛同一个妈生的,而且在同一家整形医院做的手术,一水儿整齐划一的大眼嘟嘴,做出蠢到家的萌表情。相由心生,真真正正当得“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八个字,宝玉的判词用在她们身上倒是非常合适:腹内原来草莽。

等了一个多月,没有等来想象中“柔美,典雅,娴静,幽淑”的图,有点灰心丧气。朋友劝我说,今人哪有古人情怀,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看着新版《红楼梦》电视剧长大的,谁还会捧着程高本《红楼梦》淌眼抹泪呢?

也许真的是我痴心妄想了。

突然惊醒过来,插画师们画出这样张牙舞爪的淑女图,没准她们理解的十二钗,是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那群妖袅的胭脂水粉,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

有个着名的京剧选段叫《关公辞曹》,这样唱道: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而这部戏到了河南,则完全换了版本: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这个段子看得我捧腹,于是不再为金瓶梅版十二钗而伤怀,不同年代的人,有各自欣赏的美,而我喜欢的那一型,早已跌出时光之外。无奈何。

记得小学时写作文,题目叫《我的家》,信笔就写:雨天,匆忙回家,推开院门,沿着抄手游廊,一路嗅着海棠花香,来到花木掩映的卧房,檐下鹦鹉叫道:姑娘回来了。

老师红笔大字在旁边批注:夸张过度,弄虚作假。

其实那时也并非刻意,只是《红楼梦》读太多遍了,不知不觉穿越回去,难以抽离,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这么多年过去了,兜兜转转,几经浮沉,唯一没有变的,也就是这份古典情怀。总是在最热闹的场合疯狂想回家,幽暗灯光下,拿一本精彩的书,泡一壶新茶,就连开心都是过时的调子。

这样的人生像一场雪,不是《红楼梦》里的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是慢镜头的雨,雪片好像永远无法抵达地面,在空中徘徊不已,悲凉地找归宿。

哪怕活得再落魄,再粗糙,再不堪,再困苦,总有些微雅意存于心头,告诉自己,不慌,不乱,大兵压境,尚沉着不语。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气。

认识一个家道中落的女孩,生活由奢入俭,始终不亢不卑,用莲花纹浮雕的天青色茶壶泡茶,浇在劣质籼米饭上。辛苦挣了四千元,马上换来两张国家大剧院《红楼梦》一等座的票,请朋友看戏。

隐隐有预感,这样的女孩,早晚会翻身。就像那个《乱世佳人》中的郝思佳,或迟或早,那曾经属于她的钟鸣鼎食,她会一寸寸收回。

骨子里的东西是打不败夺不走装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