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符号的文章 / 符号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端午节的符号

文/汪金友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符号,这是约定俗成的标识,也是文化传承的艺术。有了这些符号,我们的节日才过得充实快乐,有滋有味。

要说端午节的符号,每个人都可能会想到粽子。有一个谜语,是这样讲的:“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还有,“珍珠白姑娘,许配笔叶郎,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不知是谁这么有文采,把粽子比作“珍珠”和“新娘”,给人带来无限美好的遐想。

粽子起源于春秋时期,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起初的时候,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称“筒粽”。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其中讲:“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后来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又在《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愿意相信这个传说。有时候,“死也是另一种生”。屈原在不该死的时候死了,但他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却得到了永生。唐代诗人殷尧藩在《端午日》一诗中说:“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端午节的另一个符号是赛龙舟。相传楚国百姓发现屈原投江之后,很多人都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了屈原的踪迹。但每年五月五日的龙舟竞渡,却流传下来,并成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因为出生在北方,我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观看龙舟比赛。但听老家的人说,去年的端午节,我们县也举办了一场赛龙舟活动,而且今年还要举办。我听了备受鼓舞,这项在我国南方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现在也能在我们这样的北方小县上演。可以想象那种场面,鼓槌擂响箭离弦,振臂齐声斩浪尖;万缕雪侵挥手过,九龙破水勇争先。

我们的人生,其实也如赛龙舟。再多的人,再多的舟,最后获得第一的,都只有一个。不是规则不公平,也不是我们不努力。因为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规律,有第一,就得有第末。如果有谁心理不平衡,就想一想河边的那些看客。人家没有机会上船,没有机会表演,反倒非常的开心和快乐。

端午节还有一个符号,就是菖蒲和艾叶。在我们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为此每到端午这一天,大人小孩耳朵上都要戴一片艾叶。为了这片艾叶,爷爷奶奶们专门在院子里留出一块土地,让艾草自然地生长。到端午节这一天早晨,孩子们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大人便将艾叶放在了他们的枕边,并把艾枝插在门上。还有的人家,把艾叶放在米饭或黏饽饽里,味道很清香。

菖蒲和艾草一样,也是一种中药。不仅叶丛翠绿,端庄秀丽,而且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还可开窍醒神、化食消胀等。五月初五,酷暑将至,邪气袭人,所以用菖蒲、艾草和黄酒等物驱邪,既有文化意味,又有科学道理。

端午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景色。有人细细咀嚼这些符号,也有人寓情于景或寓景于情。其实,无论赏景、恋景、应景,都是文化的传承。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责在其中。

鸡鸣山蕴含的文化符号

文/章校中

鸡鸣山,全国重名多。如河北张家口、浙江义乌、福建屏南等地都有命名“鸡鸣”的小山。合肥也有鸡鸣山,它位于合肥城西蜀山区南岗镇。端午节这天,我参加安徽省民俗学会端午文化研讨会,其间游览了此山。

那天正是一场雨后,我们由南边乘车来到山脚下,下车一抬眼我便有点失望了,那实际上是一个平地凸起的大土墩,高不过几十米。好在土墩之上广植有大片林木,给人一种郁郁葱葱且又幽深神秘之感觉。山上的林木还挂着雨滴,山路有点粘脚,不过有陈年落叶垫着,还算好走。行不远,就见梯田样墓碑排排密布,原来这里是一个公墓园。过墓园,再上十几阶台阶就到了山顶。

山顶上,我问同行人:“这里为什么要叫鸡鸣山?”同行人回答说:“山不大,其名字却有三种说法呢。”于是,我便聆听其究竟。一是山形如鸡冠,故名。二是传说有天晚上这里地面突然逐渐隆起,到鸡叫时方止,因此而名。第三种说法与三国曹操有关,说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为东征孙吴,决定从六安到合肥开凿一条人工河,以船只运送军需。于是,曹部杨将军负责挖河,谁知“日挖一丈,夜长八尺”,至鸡鸣时分,开挖的河道又恢复原样了。原来鸡神认为江淮分水岭是鸡族的栖息地,如挖河必断山脉,必破鸡族生象。鸡神遂求土地爷阻止修河,土地爷手一挥,便将开河挖掘的泥土又复原了。杨将军便在鸡鸣后动工,多挖两尺,但无济于事,只留下5公里长的旱河轮廓。杨将军身心俱瘁而亡,后人便称这山为鸡鸣山。

登高远眺,董铺水库尽收眼底。山北脚下有一环形人工挖掘的遗存,现为稻田。同行人指给我们看说:“那四周草坡阶梯非常明显呢。据考证,这是曹操的量兵塘。”嘿嘿,这里也有和合工大斛兵塘一样的遗迹。我们在山顶上发现四边形分布四只大石桩,一人高,在齐胸部和腹部位置各有一拳头大的通孔,鸡鸣村人介绍说,那是曹操的拴马桩。有同游专家说:“量兵塘、曹操河、拴马桩,就是合肥鸡鸣山蕴含的文化符号。”

我是一名地质工作者,曾写过大蜀山的文章,说它是城市中唯一的一座古火山。而现在看这鸡鸣山也当是一座古火山。从合肥地形上看,大蜀山、小蜀山、鸡鸣山分布在东、北、西处,恰似一个三角形,而里外都是相对平坦之地,这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火山喷发的产物。果然,我便在山上露出的岩石中发现了这是玄武岩,一种火山的标志岩。再从西北方向看,山势陡峭,这一定是火山锥。我遥想,在三千六百万年前,这里的火山爆发并不剧烈,熔岩向东南方向流下,形成了平缓的地势,而西北方向熔岩冷却堆积,形成了如今陡峭的山峰。看来,鸡鸣山蕴含的文化符号又多一个,而且是一个重点地质遗迹文化符号,这便是古火山。因为这里可以与大蜀山、小蜀山一起建立一座江淮丘陵地质公园,为广大旅游者科学普及地理地质知识。

我们站在山顶放眼四望,郁郁葱葱树木,生机蓬勃农田,村舍白墙黑瓦,偶而一二犬声,还有三两鸡鸣。路边一棵栀子花,碧绿的叶子撞入眼睛,而那其间的朵朵洁白,清香飞扬……

格调的符号

文/阮直

我不太喜欢聚堆,因为我是没有格调符号的粗人,特别是文化圈内无主题沙龙性质的聚会,更让我如坐针毡,真的怕被朋友拉着入伙,不是我讨厌人家,我是怕人家烦我。

聚会都是以社团一员的符号与人交流的,比如官员、企业家、法官、诗人、学者,这些社会符号赋予了人的角色与定位,决定着你在这次聚会中的位置与等级,虽说没人为你排位,但每个人都在心中排好了你的位置,而且排得井井有条。

我当然不嫉妒人家的权力与名望,我也从没在这些人面前有过自卑,让我尴尬的不过是这些社会名流的格调处处让我手足无措。吃西餐的规矩,别人都告诉我十遍了,我还是没记住,别说动刀、动叉手忙脚乱,就是餐具放在什么位置也没个对的时候。有一次用餐还没结束,我与一同吃饭的李老师去邻座跟朋友打招呼,回到自己的座位一看,我的食物、餐具没了,可李老师的还在,我问他这是咋回事?他说,一定是你刀叉摆的方式错了,服务生以为你吃完了。李老师告诉我几种摆放刀叉的方式,哪种表示什么隐语,可今天说起此事我还是忘了,于是我的朋友常常对我说,看来你真的是不太讲格调,我说我哪是不讲格调,简直就是没格调。

我不会打领带,只会撸扣,西装的纽扣常常系不对,去酒店吃饭脱下的外罩不知交给服务生,随手就搭在椅子上,也记不住拿高脚杯的位置,与人碰杯时,不能根据对象的身份瞬间找准高低的位置。没给官员开过车门,没给美眉夹过菜肴,整个一个刘姥姥混进大观园。唯一有用之处就是反衬了那些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优雅之人。

几经折腾,我发现这些极有格调的红男绿女有时并不着调,他们在餐桌上大谈美食文化,与某某名人在哪个私人会所吃过鱼翅、熊掌,喝过法国路易的“祖宗”(对不起我忘了是十几),有哪个当红的明星过来给他们敬酒。这些有格调的人一边喝酒,一边高谈阔论,从索马里海盗到达尔沃尔纠纷;从文物行情到埃及旅游遭受重创,张嘴就来。说完了天下,说自己,每周要打两次高尔夫,缓解应酬的压力;听一次高雅音乐会,陶冶情操;看一次美展,提升审美情趣;买一本《读者》,坚持读书。说完了自己说孩子,孩子更有格调,母语都不标准了,在美国读硕士,毕业论文答辩都是用英语……

这样人的格调老夫不配,别说我没有闲钱消费奢华,就是有钱了我也绝不用这些东西填充自己的外在空间。当然这也不是个钱的问题,人家英国的强盗打劫银行的时候,第一句话先说:“对不起了先生,不许动,马上把钱拿出来。”拿到了钱,逃跑之前还摘下帽子,说声“谢谢”。当然,这是个笑话,但英国人真的讲格调,流浪汉的行李中都有几本书,这说明人家的格调是习惯。我们的习惯在公共场合往往看不到,自由独处的时候才毕现。我喜欢一个人骨子里的真格调,我讨厌装腔作势的瞎讲究。明明与我一样张嘴“吱、吃、嘶”不分的舌头,硬装着港台发嗲的格调,真让人反胃。

人生最高的格调就是真诚,无论社会多么纷乱,人际关系多么复杂,都要实实在在,在权贵面前不巴结,在名流面前不自卑,在美女面前不猥琐,在大款面前不自萎。只要你的内心阳光,即便是吃地沟油的命,也有资格忧国忧民,即便一生经历最大的场面是孩子的婚礼,也不影响你内在格调的优雅。就如诸葛亮出山之前是山野匹夫,可三国时代谁的生命格调高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