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敬畏的文章 / 敬畏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敬畏这些古树

文/光其军

树在,老成了古树,依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历着风霜雨淋,倒真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从孔子故里曲阜回来,萦绕在心头的一直就是这些古树。它们寂寞地屹立在孔庙、孔府和孔林里,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这一过程,漫长且艰辛,非人类所能坚持。面对不屈的它们,我只能报以敬畏,而它们也仿佛用沧桑的眼光注视着我。

看这些古树,大多是古桧树和古柏树,高矮不一,粗细不一,站立的形态不一,唯一相同的是都在活着,而且还会一直活下去。活着,就是存在,就有一种精神传承,想此,内心就自觉地涌出一种尊崇。再看它们,树身大多是光秃的,被天光映着,反射着一种光,隐着一些密言,令心情一下子变得芜杂。

因为岁月,还因为某些不可违逆的因素,这些古树们,有的树身,被钢板箍着;有的树身,树洞被水泥堵着;有的树身,被钢筋支撑着。这些物象,虽实不忍睹,却又正常。我知道,它们都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还不愿被岁月打败,仍然还在顽强悲壮地延续着生命。因而,就有虬曲苍劲的树的上部,那些枝干依旧活力张扬,生动着自然,意喻着某种哲理。

而古树以苍老沉稳的姿态呈现,与我看来都硬朗且刚健,表达的都是对生命的尊重,都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虽然表面上,它们呈现的是静止,但我知道,静止的下面,是汹涌澎湃的生命运动。至今,它们还在运动,这一过程伟大,我们不可能看见。而人的生命历程没有古树的生命恒久,当然是见证不了它们从幼苗到苍郁这一伟大且壮观的生命过程,也就无法体味它们在悠悠岁月中磨砺的况味。

古树的周边,那些飞檐彩拱的庙宇,桧柏掩映的殿庑,如岗如阜的陵墓,蚀迹斑斑的碑碣,与古树和谐且协调着,浑然成了一个整体。这些静止的物象,都在叙述着历史,苍老着岁月,都在天地间成就着生命的壮美,构成着特有的历史画卷。我阅读起来,竟是那样厚重和极其静美。

缓步走向一棵古树,就被它皲裂的树身和中间一个碗口大的树洞所震撼。这树全身都是一道道干裂的树皮,像是被岁月的刀刻下的深深的痕。而在它的深处,曾经的青春应该都是鲜活的存在。靠近它,似乎就感受到了它的欢笑,然而,待我用心贴近的时候,竟什么都没有了。唯有那树洞还张开着,像一只眼睛,阅读着来人,洞察着世界。可它里面黑黑,也不知深藏着一些什么。我只能踮起脚,将脸凑近它,鼻尖抵近洞口,深深地,缓缓地呼吸,莫名就漾起一种意念,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在母亲怀抱里的温暖和亲切。

古树前,走过的人无数,走来的人也将无数,会有多少人对其思考?可能更多的人会滋生一些悲悯,哀叹它的不幸。然而,树在,人却走了,人,究竟不如树啊!树在,老成了古树,依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历着风霜雨淋,倒真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面对古树,不难知道它们忍受着怎样的寂寞、清贫和诱惑?古树不言,以它的挺立,傲然于世上,该是它在幸福地享受孤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修行?

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寓于树木,以期万古长青,留下精神。如此,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这时,树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成为了某种化身。

敬畏古树

文/刘霞

老人说:古树是有灵气的。一棵树是一个村子的灵魂,一个枝桠代表着一个生命。有古树的村子就有灵气,有灵气的地方就出人才。

古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我见过一棵树,枝干烧成了黑炭,只剩下一点点皮,却倔强地伸展着最后的枝桠,用尽全力,将花朵孕育成一串串果实。它将果实高高地擎着,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怀抱着仅存的一点希望,期盼着儿女的到来。面对这样一棵古老的树,我们的心在颤抖。为什么不能早一点来看看它?就像看看咱们年迈的父母,帮他们洗洗脚,疗疗伤也好啊

……

古树是乡愁的符号。那些高高的山岗上,一棵树巍然地耸立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知道给多少迷路的人指引过方向。村子里的人迁走了,院落沉寂了,古树却还在守护着原始的村庄。古树在,乡愁的记忆里就永远是一片葱茏。那些以古树为名的村子,更是远在天涯海角的游子们心中的牵挂和骄傲。譬如:大松树、枫树湾、柏树屯、槐树坳……每一个这样的村子,一定会有一棵上百年的古树;村里的每一个人,一定都愿意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关于那棵树的故事。

古树是历史的延伸。每一棵古树都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替,见证过血与火的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棵树,也许替红军抵挡过无数的子弹,也许掩护过受伤的老百姓安全撤离;有些树洞里,甚至还藏过解放军的枪支弹药和宝贵的粮食。这些古树都曾经历过无数的沧桑,它隐忍着悲痛,常常死过去,又活过来,哪怕被岁月折磨得粗糙无比,甚至扭曲了自己,折断了腰身,但它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把绿荫留给后人,把绿色的希望传递给子子孙孙。

古树是文化的传承。在麻城市中馆驿镇水月寺中学,有一棵400多年的苦槠树,相传是明代诗人梅之焕亲手所植。梅大学士不光栽种了一棵树,更种下了一种文化的精髓。他在水月寺中,面对清风晓月,和住持一唱一和,思绪飘飞,激情碰撞,“水月寺鱼游兔走,山海关虎啸龙吟”的绝妙对联,如今还铭记在当地人的心中。因为他的精神标杆,这里成了一所闻名全市的育英中学,培育了许多杰出人才。走出这所学校的人,都曾在这棵树下读过书,下过棋子,这里曾是他们的精神乐园。每到夏季,孩子们要毕业了,许多家长就会前来朝拜这棵古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祈祷状元种下的古树能给孩子们带来好运。

敬畏古树,就是敬畏大自然。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古树,是一个民族的根源,是一种世代延续下来的希望。它见证过风云变幻,它铭刻了悲欢离合,它伤痕累累,它很累很累,却从不愿倒下。它努力地生长,努力地吸收着废气,喝着污垢的水,披着一身的尘埃,却吐露着沁人心脾的清香,默默地做着空气的净化师。它孤独地站立在岁月中,默默无闻地为来来往往的行人遮风挡雨。

它不喜欢现代化都市的喧嚣,更不喜欢无边的雾霾笼罩,它离不开山清水秀的田园和村庄,更离不开生它养它的故土。如果有一天,你移走了它,但移不走它的心。它撑开多大的伞,它的根就会延伸到多远。如果你路过一棵被水泥混凝土紧紧包围的大树,请你倾听一下它急促的呼吸,它很渴,它闷得发慌。它的呼吸不畅了,它的叶子枯黄了,请你伸出援手救救它吧!

一棵树,可以诠释人世间最美的真情。一座城市,也因为一棵树而名扬四海。无论是席慕容笔下那棵开花的树,还是张艺谋魂牵梦绕的那棵山楂树,都曾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记忆。古往今来,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割舍不下的亲情、爱情和友情,都曾经在一棵树下,得以尽情地释放。多少年过去,物是人非,但我们还记得那棵树,常常想起它,就像想起我们的亲人。是的,树是我们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它,心中就会有依靠。

一个城市,最美的地方,一定是古树成群的地方。因为有古树的存在,所以更增添绿色的底蕴和内涵。那些古树,就像镶嵌在城市四周的珍宝,带着纯朴的气息,文化的气息,静静地等着我们去寻觅,去挖掘。我们的老祖宗把古树当神灵一样供奉、保护,就等着我们去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人。

从此以后,当你再路过一棵老得掉了牙的古树,请你对它肃然起敬吧!认真地审视它,就像审视我们的灵魂,然后,再想想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先烈,你就会觉得它无比的亲切,心中也会泛起绿色的涟漪……

敬畏食物

文/马亚伟

小时候,我在姥姥家吃饭。偶尔有饭粒掉到地上,姥姥立即弯下腰,捡起地上的饭粒,放到嘴巴里吃掉。姥姥对食物极为珍惜,如果谁糟蹋了粮食,她会捶胸顿足地说:“老天爷呀!可了不得了!”她固执地以为,浪费了食物,就是冒犯了老天爷,是大不敬的,不可饶恕的。

母亲说,挨过饿,才知道珍惜粮食了。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麦子大丰收,母亲高兴极了。可是,她不会浪费一粒麦子。打麦场的周围,还有一些麦粒。炎热的午后,母亲俯下身子,开始捡拾散落的麦粒。她脸上淌着汗,也顾不得擦一把。忙了半天,只捡到一盆底儿麦子。母亲直起身,非常有成就感地说:“又捡了这么多!”

我的姥姥和母亲一定是对食物怀有敬畏之心的,即使后来生活富裕了,她们也从来不肯糟蹋食物。姥姥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这一生,没有吃过山珍海味,粗菜淡饭对她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母亲经常来我这里小住,有时我会带她去餐厅吃饭。每次吃完饭,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她都会旁若无人地打包,收拾得餐桌上只剩下白花花的盘子。

母亲在农村生活,深深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所有的食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一粒种子,要在漫长的时光里,扎根肥沃的土地,吸收阳光雨露,再加上农人的无数汗水,才能孕育出粮食。养一只鸡,养一头猪,要把它们当成家庭成员一样,付出心血,付出感情。最后它们成了我们口中的美食,也要心怀敬畏地吃掉。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面对食物开始肆无忌惮了。其实仔细想想,胃的深层记忆里,还留有饥饿的印记。不由想起电影《1942》,人们饿得饥不择食,草根、树皮,能吃的吃,不能吃的也吃。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我们的祖辈一样,珍惜食物,敬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