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既然的文章 / 既然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相爱为何离开

文/rambo

既然上天注定了我们在一起,

为何因为小小的矛盾就决定离开?

难道我们之间的爱变得如此脆弱?

还是因为时间的缘故改变了所有的情爱?

我的心里除了你再也装不下任何的东西,

难道你舍得抛下如此深爱着你的我?

翻看旧日的日历回忆从前的你我,

是那样的相爱不分彼此,

似乎没有任何变故可以将你我分离,

今天你选择卷起行囊转身离开,

难道真的舍得忘记脑海里的记忆?

相信眼泪的告白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之间没有了谁都不可以像往常一样开怀,

漫长的黑夜只有两个分离的人守望着孤独,

难道明亮的月光没有转告你我是那样的想你,

难道黑夜的寂静没有对你说我还是那样的爱你?

两个相爱的人为何离开?

两颗拉近的心为何要彼此伤害?

我不相信这是一场真切的告白,

我相信真爱的力量终究会改变一切,

让我们彼此分离的心再次回到原点,

让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再次回到快乐的天边。

无论是否可来生

文/美丽如雪,淡漠如烟

曾幻想,我们依然在一起。

曾梦想,我会一生有你。

而现实,看见你,我在躲避。

不见你,却在寻觅。

文:美丽如雪,淡漠如烟

你的背影,孤单且落寞,在青山绿水之间摇曳,在白云飘飘之上演绎着悲伤的曲目,一切恍如一梦。然而这不是梦,梦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逍遥,而念你的心在梦里和梦外却是一样的,与你的路程那么近,我却走了千年万年,与你相遇曾经那么美,如今的我们却走不出迷雾环绕的黎明,终归陌路天涯。

一直在心里以为你只能是我的,老公是我给你唯一不变的称呼,不管现在,过去,还是将来,水流过,花开过,雁飞过,你却独自一人飞逝在江水尽头,难道千年之后的我只能在遥远的梦里握住你的手,感受你带给我的些许温柔?在那些早已经失去的永远里寻找你曾经许诺的地老天荒?不,我不要。

你说只要你不死,爱我,永远。

忍不住蓬勃的泪水如雨滴在脸颊瞬间跌落,打湿红尘里残存的一帘幽梦,什么是爱?既然爱,又怎能舍得放开?既然深爱,为何让我苦苦等待?一个千年,一个万年,一个地老天荒的承诺,从前世走到今生,我依然无法触摸你的真实,难道相恋只能在梦中?万水千山,蝴蝶终归没有飞越沧海,是因为,彼岸,没有了期待?

爱着的路很长,相守的岁月却很短,长长短短的梦里,耗尽我一生的爱恋,难道我只能独自结成茧埋入衾中,把此生的纠缠忧伤成一场躲不了的劫?或如往宵数着点点繁星,用绕指柔数着你的落落芳华?我不知道。

你说来生,定要早早的等着我,做我的原配,既然今生都无法把握,何必寄希望于来生?不管有没有来生,我们都不要再相见,爱的太辛苦,暗夜太孤单,我无法在没有你陪伴的夜晚安心睡眠,亦无法在没有你陪伴的岁月里独自孤单,心已死,世间繁华转眼成空,谁是我应该等待的那个人?

是你吗?我不知道,应该不会了吧,你说你永远不会再相信爱情,我亦然,既然生活过到最后,无外乎就是过日子而已,那选择谁,似乎都无关紧要了吧。

至于你,我不愿意永远活在记忆里,对我而言,你的音容笑貌始终是一朵开得炫美的花,而我终究是那簇永不凋零的花中露水,既然无法得到你的心,我亦不愿意一辈子枕着记忆的碎片,于寂寥是夜里不重复着忧伤的诗篇,不,我不要,我要开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花,哪怕悲凉,哪怕心痛,但也自有一份淡定的惊艳之美。

泪,已然阻挡在浓浓的思念里,蓦然回首,执着的感情只留下灯下孤独的背影,与深夜里端坐在红尘里,铺纸研墨,黯然神伤,苦苦回忆着你的容颜,忆着你的言语,用浓情淡漠刻画一场又一场别离,不,这些,我都不要。

风已过,梦成空,我知道,这一生,我将永远无法开怀大笑,只能在每一个孤单的飘雨的黑夜,看变异的天空,将自己的一腔浓情蜜意定格在守望的瞬间。

但是,今生足够,不想再牵扯来生,来生,我要如花般绽放,在温柔乡里好好醉一回,然后再去尽情领略夜色迷离中尘世中的缱绻情怀,找一个可以终身依靠的爱人,我们的爱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褪色,我要的也不是独自一人徘徊的守望,来生,我要完美的爱情,我要一个英俊的少年,踏着青春的步伐,用温柔的眼眸望着我,从开始到最终,只为我而来。

死也是一种战斗

文/何亚兵

萧伯纳曾说:“生使一切人站在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来。”很多人生前未必显名,但死后却哀荣日盛,不知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历史上,孔子、屈原、杜甫等人皆是如此。生前备尝冷落漠视滋味,受尽颠沛流离之苦,死后却被奉为文圣人、爱国主义诗人、诗圣等称号,还开发了孔庙、屈子祠、杜甫草堂等旅游景点,供后人凭吊遗迹,瞻仰膜拜,看似得到了应有殊荣,可是究竟又有多少人探寻过他们的内心世界呢?

比如说屈原,他为何不像孔子和杜甫一样活下去,继续为理想执着坚持呢?古人说“千古艰难惟一死”,可屈原为什么还是选择自沉汨罗江呢?

古人对择生还是择死有过很多讨论。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认为关键是要有所价值。他在《屈原列传》中感叹道:“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为之深为遗憾和可惜,但也非常敬佩其以死明志的鲜明态度。这种态度在《渔父》一文的两问两答中非常明显,也正是屈原的内心呈现。

渔父第一问:“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言下之意是,你为何不得好“生”?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认为他遭放逐、不能好“生”的原因在于世间浑浊、不分黑白。渔父第二问:“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言下之意是,你何不随波逐流,又何必独执己见呢?与其孤独、痛苦的“生”,甚或生不如死,不如少一点坚持吧!屈原的回答很坚决:“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耳。”他不愿同流合污,在世俗中度过余生,最后安然择“死”,跳入汨罗江中。既然“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既然“生”不能获得世俗的理解与支持,既然“生”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死”。

可是,“死”有用吗?答案是没用,却有价值。历史没有因屈原的死而有任何改变,但历史却记住了屈原。原因何在?就在于屈原给了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们一个“死节”的榜样,一如孟子所提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死于气节虽于世事未必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却在道德情操上激励着后人,有着难以估量的精神价值。张浦在《五人墓碑记》中也直言:“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匹夫尚且不惜一死,以明志节,何况忠君爱国的屈大夫呢?

莎士比亚说:“懦夫一生数死,丈夫只死一次。”屈原自沉汨罗江,与其说是对“死”的选择,不如说是用“死”来选择自己决不妥协、战斗到底的生存态度。既然“生”无可斗,“生”无法斗,那么就以“死”来呐喊,唤醒那些随波逐流的人们,警醒那些同流合污的人们。

因为,对于屈原来说,“死”就是一种战斗!今人读屈原,自然会痛骂楚王的昏庸、群小的奸佞,自然也会感慨于屈原的爱国与壮烈。

或许,这场战斗,在屈原一死之时就已然不战而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