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老鹰的文章 / 老鹰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飘在记忆里的风筝

文/王贵宏

我现在住的地方倚山而建,门前的一条小街不仅窄小,街旁的树木更与房屋勾肩搭背,实在不宜放风筝。有次路过一个广场,见一位老者在那放风筝,细细的线顶端是一只缓缓飞翔的大鸟。在碧蓝天空的背景下,风筝艳丽的身姿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昂首。我自然也停下脚步凝眸观看。

几个孩子围在老人的身旁,脸上满是新奇的神情。仿佛那只愈飞愈高的大鸟牵引着他们无际的遐想。这也让我想起童年放风筝的故事来。

我的家乡是平原,四季流浪的风无遮无挡地吹来刮去,春秋两季都可以放风筝。放的地界儿首选场院,场院像村庄的海,平坦宽阔,是我童年的乐园。东北农村扎风筝多用秸秆,也有用竹子做骨架的。但竹子是奢侈物,不是家家都有。

秸秆则随处可见,可它不结实,做的风筝飞不甚高,风大更易散架。许多同伴的风筝大多是“燕子”或“彩蝶”,我常表示不屑,认为他们做得小,且飞得低。

有次我用剥皮的干柳条做的“蜈蚣”与邻家小伙伴用竹子做的“老鹰”在天上相遇,它们纠缠在一起,落下时“蜈蚣”支离破碎,“老鹰”却完好无损。气愤之余,我回家斗胆偷了老舅钓鱼的竹竿儿,用柴刀劈成细条,又做了个更大的“老鹰”,可因其过重,它懒懒地如何也不肯起飞,弄得我悻悻地一时无计可施。

这件事的结果是惹得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老舅对我横眉立目,屁股上挨了他两脚作为惩戒。他踢完我后将那只“老鹰”掂在手上仔细研究了好一会儿。我当时认为他在心疼鱼竿儿,极担心他会把风筝毁损。正在我绝望之际,他却出乎意料地指出我制作的弊病来,并态度平和地坐在矮凳上帮我拆开重做,这件事使我大受感动,此后唯他命是从了。

一连几日,我那只“老鹰”一直展翅高飞。飞得越高,老舅用墨汁在风筝的牛皮纸上画的那鹰头、鹰翅越逼真。孩子没长性,后来玩倦了,我用它与同伴换了几册小人书,结束了一段对放风筝的痴迷。

从乡村走出来,我感觉自己像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那线永远在故乡的手里。那根线,始终缠绕着我怀念的童年。

藜鸡

文/王德琦

藜鸡是候鸟,春天气候变暖就飞来了。我家院里有棵高大的槐树足有十二三丈高,每年藜鸡在高高的树顶端筑窝栖息、下蛋孵幼鸟。

藜鸡飞来选择树梢处的三个嫩枝中间处筑窝。它们是一公一母双双飞来飞去地忙碌。它们先叼上比筷子稍细的几根树枝做底,然后再从山上叼上柔软的茅草、狼尾巴草筑上面,最后再叼上烂棉花、布条子、麻线子、鸡毛、鸟毛等铺在里面,筑成一个圆形的窝。卧在里面舒舒服服。春夏秋狂风呼啸,树枝左右摆动,藜鸡窝都安然无事。在这个窝的下面的树枝间左边一对藜鸡筑了一个窝,在右边的树杈中也新筑了一个藜鸡窝,人们分析一定是老藜鸡的后代。

藜鸡俊秀的身段、优美的线条,满身都是黑油油的羽毛,黑得油光闪闪发亮。老槐树上长出碧绿的叶子像一把巨伞笼罩大地,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碧玉,在袅袅的微风中晃动如耳坠。藜鸡在树枝间飞舞,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飞起来宛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在人们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美丽极了。

早上,晨曦笼罩着山河沟谷,人们正在甜蜜的睡梦中,藜鸡在高高树上叫起。清脆悦耳的报时的叫声,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农人起床下地,司机起床开车上路。

藜鸡是我们家卫士,我们家养着一群花花绿绿的鸡在院中低头寻找食吃。一只炸窝的老田鸡孵出一窝小鸡,老母鸡领着小鸡也在院里跑着。一只浑身虎纹斑驳的猫踏着木梯跳到墙头上,肉垫子脚爪踩着墙头的砖,尾巴像桅杆一样直竖起,双眼放着绿光,注视着这群小鸡。藜鸡看到猫像射箭一样飞来,猫夹着尾巴急忙逃跑,跳过猪圈,越过街道,跑回它家屋子里。老鹰以善战称雄,但藜鸡却不惧怕它,它以强劲翅膀和它钢锥一样尖锐的嘴巴做武器常常打退鹰的进攻获得胜利。我们家喂养一群羊,白天羊上坡,留下一群羊羔。老鹰飞来,偌大的翅膀影子投在地上,想叼走我们家的羊羔饱食一顿。藜鸡看到后像闪电一样去追击老鹰。藜鸡勇敢、灵敏、机智,在老鹰的背上用它的锐利嘴巴啄老鹰的头。老鹰低着头飞走,但藜鸡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看不到为止。

母藜鸡孵小藜鸡时,不能飞出寻食,怕蛋凉了。公藜鸡给它往回叼食吃。在蓝莹莹的胡麻花儿中、紫白相间相映的豌豆花中寻找高级食物蚂蚱、螳螂等。小藜鸡出窝后,一对藜鸡忙碌地在山坡、田埂河岸寻找小甲虫及麦粒叼回喂小藜鸡。小藜鸡出窝站在枝头上,一见它们的父母叼回食物就“喳喳喳”地叫,槐树上呈现出欢乐情景。

一只老藜鸡不知是因病还是因老,飞不起来了,落在房上,一群藜鸡守在它的身边。这情景充满温情,温暖着整个农家小院。

撒鹰擒机

文/赵盛基

尽管法国制定了严格的无人机使用管理规定,但仍有人置若罔闻,私自操控无人机闯入民用及军用机场,甚至总统府爱丽舍宫都未能幸免,严重威胁着人民和国家安全。

怎么办?法国空军想出了一个办法:老鹰抓小“机”,即用老鹰捕捉无人机。有人讥笑:这岂不是天方夜谭?但他们不改初衷。他们的思路是,老鹰是一种善于捕猎的猛禽,体长差不多一米,翼展两米,飞行速度快,特别是两只爪子力大无比,对付相对较小的无人机不成问题。为此,他们成立了老鹰训练小组,专门培训捕捉无人机的老鹰。

他们训练的方法是从“娃娃”抓起,在老鹰还在蛋中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们制作了无人机模型,将老鹰蛋放在上面,出壳后的雏鹰也放在无人机上,让它们与无人机亲密接触,从小就感受无人机的信息。

雏鹰慢慢长大了,会飞了,就开始训练它们捕捉。先将无人机模型上拴一块肉,用汽车拖着跑,然后放出老鹰,让它把无人机抓住,肉则归它所有。慢慢地,老鹰对无人机形成了条件反射,即使模型上不再放肉,它也会去捕捉。只要抓住,会得到一块肉的奖励。

地面训练非常成功,开始实战演练了。一天,一架无人机突然升空。训练小组的人员立即撒出一只老鹰。老鹰像闪电一样向无人机飞去,飞到无人机上方之后,伸出两只有力的爪子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死死抓住无人机,并迅速回到地面,撒鹰擒机获得了成功。

看似一场游戏,让人感觉稀奇,但对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敢于尝试的人来说,并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