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畅想的文章 / 畅想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春雪畅想

文/筱静

终于下雪了,虽然只是一场小雪,却也带来了惊喜。

雪于冬天,是寂寥里平添的诗意。冬天如果没了雪,就如同春天没有花、夏天没有风、秋天不见月一样残缺;冬天如果没了雪,味道就会变得索然。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有了雪,冬才有了灵性,有了气质,有了丰满的韵味。

喜欢雪,喜欢雪下时漫天飞舞的感觉。遗憾的是这个冬天一直都是和暖的。直到立春之后,这场雪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缓歌慢舞而来。像是穿越岁月的仙子,勾起流年雪里那些浅淡的记忆。

儿时记忆里的雪总是很大,厚厚的没过膝盖。寒冷的清晨从被窝里爬起来,抬头看窗外漫天的冰雪,那份惊喜与快乐真是无与伦比。下了雪,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便可以尽情地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那时对雪的印象是小伙伴们冻得皲裂的红红的脸蛋儿,鼻子一缩一缩的,还伸着小手抓起雪球在雪地里奔跑着,欢叫着,留下一路歪歪斜斜的脚印。童年,就这样在欢笑声中倏忽而过。

大学时,喜欢上了一个人。那场青涩的爱恋美丽而宁静,像白雪一样纯洁而无邪。还记得那个雪落深深的冬天,那个爱恋的人儿笨拙的表白。皑皑的白雪,雪中的树林,雪地上欢唱的录音机,青春的笑脸,红色的棉服在漫天白雪里像火一样张扬热烈。唱着,笑着,跳着,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就好像是大把大把可以肆意挥霍的青春。

两年前的冬天,为儿女操劳一生的父亲,在多年病痛折磨下,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人世。那个冬天,雪落了一地,落了很久很久。那晶莹、洁白的雪花湿润了亲人们悲伤的泪,化作无尽思念飞向天的尽头。

“白雪却嫌春色晚,乱穿庭树作飞花”,雪越下越密,细若飞絮的雪之精灵带着我在岁月的年轮里穿梭,虽然青春早已不再,而经年纠缠的心事也在一年年的雪落雪融里逐渐消解,岁月流转,光阴倏忽,这爱雪的心,在渐行渐远的流年里渐渐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丝焦灼,多了几许淡定。

冬日畅想

文/谢文娟

不知不觉已进入冬季,时令在我们南方感觉尤为明显,街上有人穿防寒衣了。说句心里话,我比较喜欢的是冬日。冷冷的冬日,带来的却是无限的希望,给你美好前景的畅想。这就是其特有的魅力所在。

站在冬日的阳光下,我可以敞开心扉,尽情地拥抱冬天的每一个清晨;我可以对着飞舞的雪花诉说心声,我可以站在雪山前,将情感释怀于它的晶莹剔透里……

蔚蓝的天,没有一丝云彩,干净而高远。远处的山峰依旧层峦叠嶂,虽然不再是青山绿岭,但那些看似突兀的树枝,其实在厚积薄发,正吸收着巨大的能量,等待季节成熟,便会蓄势爆发。

冬天的田野,虽然显得空阔,但仍固执袒露着惊人的真诚,每一寸泥土都饱含着神圣的原始美。田间阡陌只是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灰色划痕。秋霜里颓腐下来的庄稼茬规则地点缀在空旷的田野上,恬静而凄美。我想起生活了十三年的故乡。十三年的时光里,我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着沟渠的汩汩流水,目送着纷飞不止的鸟群,并因此而亲近庄稼,了解农活。我虽没有最终成为田野上的一名耕耘者,但那种淡淡的挂念和感觉却时时伴着我,在心底默默流动、叠加、沉淀。

冬天的最美处,莫过于下雪。飞雪是最浪漫的抒情大师,亦是顶级的诗人,渲染冬日的激情。雪的来临给单调、沉寂的岁月带来了新奇与惊喜。大地披银装,万物素洁,没有一丝杂色,不染尘埃。下雪的日子里,我总是感受到无比的宁静与祥和。总爱站在室外,静静品味雪花飞舞时那般轻柔,静静欣赏着雪花将城市的喧嚣轻轻覆盖。每当此时,我总是闭上眼,伸展双臂,迎接雪花的降临。

喜欢冬日,更喜欢冬日里的暖阳。冬日的暖阳是四季中无私的,可以让你尽情观望、尽情欣赏,同时也可以尽情享受。一颗心在暖阳中荡漾,暖暖的热浪在周身飞扬,所有的一切融进这美妙的冬日暖阳里,幸福得无以言表,那种明媚的感觉一直浸透到心底,暖着心房……

畅想,源于希望

文/常河

那是个月辉如洗的晚上,立在合肥西郊大蜀山顶,我俯视脚下的城市,它是我目前栖身的场所。夜空灯火璀璨,道路流光溢彩,如同一个硕大的舞池,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载歌载舞,缺乏乡村的悠闲,也没有大都市的局促和紧迫,我的邻居们以平和的姿势,不急不慢地把日子向前推进。

能够这样置身于城市之外,冷静地旁观属于自己的城市,这样的机会是不多的,但必须要有,否则,时间长了,会忘记置身何处,失去方位感。

日子总是一天天杂沓而去,时光总是一年年倏然消逝。不经意间,我们的身边就多了陌生的面孔,还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我们不知道他的去向。城市化的生活早已没有了炊烟,炊烟才是一个人真实的踪迹……

一个人只能做一个时代的事,这是一位先哲说的。可是,时代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意味着什么呢?在物质的年代,我们甚至感受不到身处时代的脉搏,只是,隐约的,从水底传来一般,能听到时代的心跳。如果我们还有信念,如果我们还有执着,如果我们还有动力,一定是来自这微弱的心跳。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样怦怦的节奏,还会像远古战场上的金鼓,或者无边草原上的猎猎旗风,让我们的畅想慷慨而不失温暖,悲壮而全无懈怠。

那天晚上,我在心里一遍遍念叨,“何时再有蔡元培?”

1907年,一位年在不惑的中国人踏进了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校门,他怀抱研究德国教育兴国,以便借鉴的决心。他叫蔡元培,前清的举人。在此之后,他先后三次留学德国,长达6年多,深受以德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熏陶影响,其中洪堡教育思想对他影响颇深,是其改革北京大学的重要思想来源。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从此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力倡导和推进现代教育,其理论建树和对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了我国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发展进程,成为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教育之父。

深厚的国学积淀,稚子绕膝的家室之欢,40岁的年龄,没有成为蔡元培孜孜求学的障碍和托词,相反,成熟的心智却成了他思考和改革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座高台。

之所以会想到他,不是说我对中国当下的高等教育有什么认知,也不包藏着什么样的鸿鹄之志。而是因为,自己恰好处在先生抛妻别雏远赴异国他乡的年龄。这样的年龄段,实在很尴尬。下不能归入青年,上不被中年接纳,可是不远处,暮年之气已经依稀可见,稍不当心,就会被携裹而去。

这是我不愿面对的趋势,也不该是自己的宿命。事实上,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在每个人心里一刻都不会停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和繁花,都在春天的空气里酝酿盛开,而春天,就是每个人对将来时光的希冀。

在这样的年尾,任何梦想都一定是指向春天的。

如果我们的身边再少一些暴戾和浮躁,如果我们的心态多一些平和与向善,如果我们的生活少一些傲慢和狂妄,多一些对生命和尊严的敬畏,如果我们的眼中不再只有花花绿绿的纸币,而多一些正义和平等,那么,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无论蛰居在怎样的乡村,都能感受到炊烟正在升起,鸡栖于埘,牛羊下来。感恩,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宁静,是世界反哺于人的恩赐。

在我的畅想中,物质的、文化的、道德的、意识的,能够同步奔向和谐。这就不是哪一年的畅想,而是人类永恒的、年复一年的希望。